基于地域文化表达的北京市怀柔浅山区绿道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21:4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深入,北京浅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受到冲击。绿道的建设能够弥合浅山地区破碎的生态碎片,串联历史人文环境与乡村人居环境,从而有效缓解浅山区域的发展建设与地域文化风貌保护之间的关系。针对绿道文化表达的规划理论研究急需加强,以指导浅山区绿道建设实践。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遵循“提出问题——案例研究——理论构建——实践应用”的纵向逻辑开展论述。(1)首先对论文研究主体——怀柔浅山区绿道进行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通过对国内外地域文化表达突出的绿道理论研究及优秀的实践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对北京怀柔浅山区绿道建设的借鉴意义。(2)然后在浅山区绿道特征解析的基础上采用GIS分析法、最小累计阻力法、AHP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浅山区绿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选取地类、文化、坡度、可达性、产业、高程、可视度七项影响因子。进行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确定、主要景观节点的文化表达方式以及结合实地调研对怀柔浅山区绿道选线规划的完善。(3)选取怀柔浅山区得分较高区域,对怀柔红螺湖及周边地区的绿道的规划设计并对设计范围内地域文化的景观性表达提出针对性策略,实现从案例研究...
【文章来源】:北京农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发展进程中引发的问题
1.1.2 “两山理论”背景下北京浅山区的开发
1.1.3 绿道建设的积极作用
1.1.4 绿道发展对文化保护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实地调研
1.4.3 GIS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浅山区相关理论
2.1.1 概念界定
2.1.2 基本特点
2.2 绿道相关理论
2.2.1 绿道的概念
2.2.2 绿道的功能
2.2.3 绿道的分级
2.3 地域文化相关理论
2.3.1 地域文化的概念
2.3.2 地域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
2.3.3 地域文化对绿道建设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地域性文化突出的国内外绿道案例研究
3.1 布拉格—维也纳绿道
3.1.1 绿道概述
3.1.2 规划构思
3.1.3 地域文化表达
3.2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
3.2.1 绿道的概述
3.2.2 规划构思
3.2.3 地域文化表达
3.3 杭州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
3.3.1 绿道概述
3.3.2 规划构思
3.3.3 地域文化表达
3.4 广州增城绿道
3.4.1 绿道概述
3.4.2 规划构思
3.4.3 地域文化表达
3.5 本章小结
4. 浅山区绿道地域文化表达策略
4.1 确立浅山区绿道地域文化表达策略
4.1.1 慢行系统
4.1.2 慢行景观
4.1.3 慢行设施
4.2 章节小结
5. 怀柔浅山区绿道选线规划
5.1 研究方法概述
5.1.1 技术路线
5.1.2 GIS空间分析法
5.1.3 因子加权叠加法
5.1.4 层次分析法
5.2 绿道选线规划“源”的选择
5.2.1 怀柔浅山区资源要素分析
5.2.2 “源”的确定
5.3 阻力面的建立
5.3.1 因子的选取
5.3.2 因子权重值的确定
5.4 绿道选线累计得分计算与结果
5.4.1 地类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2 文化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3 坡度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4 可达性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5 产业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6 高程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7 可视度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8 综合累计得分结果
5.5 绿道选线初步结果
5.5.1 单点成本距离与成本距离方向图
5.5.2 绿道选线初步路径结果
5.6 怀柔浅山区绿道选线规划与分析
5.6.1 绿道选线规划原则
5.7 绿道选线规划结果
5.8 章节小结
6. 怀柔浅山区红螺湖绿道规划设计
6.1 怀柔红螺湖基本概况
6.1.1 区位分析
6.1.2 现有资源
6.1.3 上位规划
6.2 怀柔红螺湖地区绿道选线
6.2.1 设计策略
6.2.2 规划结构
6.2.3 功能分区
6.2.4 怀柔浅山红螺湖地区绿道总平面规划设计
6.3 怀柔浅山红螺湖地区绿道专项规划设计
6.3.1 绿道网络规划设计
6.3.2 红螺湖绿道入口景观设计
6.3.3 驿站规划设计
6.3.4 节点设计
6.3.5 服务设施设计
6.3.6 标识系统规划
6.3.7 森林防火道
6.4 章节小结
7. 结论、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浅山区绿道选线因子评价AHP专家咨询表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演算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以北京市浅山区为例[J]. 李方正,刘阳,施瑶,胡凯富,郑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11)
[2]日本地域景观的独特性及其可持续管理[J]. 下村彰男,刘铭. 风景园林. 2019(09)
[3]地域文化视角下绿道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策略——以北京北中轴体育文化城为例[J]. 王言茗,刘志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19(03)
[4]北京山区典型沟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J]. 穆松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5)
[5]郊野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J]. 熊璨,唐慧超,徐斌,洪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1)
[6]基于“源-汇”理论的生态型市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田雅楠,张梦晗,许荡飞,张圣微. 生态学报. 2019(07)
[7]里山理念视角下的浅山乡村旅游发展途径——以史长峪村为例[J]. 尚琴琴,杨金娜,赵人镜,张玉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与优化——以秦岭地区为例[J]. 付梦娣,罗建武,田瑜,赵志平,李俊生. 生态学杂志. 2018(04)
[9]绿道生态价值研究进展及展望[J]. 蔡妤,董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10]华北地区浅山区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绿道规划设计为例[J]. 李运远,饶成之,冯君明. 风景园林. 2017(12)
博士论文
[1]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构建策略研究[D]. 冯艺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D]. 孙奎利.天津大学 2012
[3]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 陈俊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自然的人化[D]. 李利.北京林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北京市浅山区社区级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 韩潇.北京农学院 2019
[2]日本“里山”理念对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迪[D]. 涂梓欣.上海师范大学 2019
[3]城市绿道文化性表达模式研究[D]. 周正.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绿道与城市公园使用者游憩特征对比研究[D]. 肖雄方.北京林业大学 2014
[5]绿道网络规划研究[D]. 艾玉红.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北京浅山区土地利用潜力与利用模式研究[D]. 柯敏.清华大学 2010
[7]城市游憩型绿道的选线研究[D]. 张笑笑.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62167
【文章来源】:北京农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发展进程中引发的问题
1.1.2 “两山理论”背景下北京浅山区的开发
1.1.3 绿道建设的积极作用
1.1.4 绿道发展对文化保护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实地调研
1.4.3 GIS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浅山区相关理论
2.1.1 概念界定
2.1.2 基本特点
2.2 绿道相关理论
2.2.1 绿道的概念
2.2.2 绿道的功能
2.2.3 绿道的分级
2.3 地域文化相关理论
2.3.1 地域文化的概念
2.3.2 地域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
2.3.3 地域文化对绿道建设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地域性文化突出的国内外绿道案例研究
3.1 布拉格—维也纳绿道
3.1.1 绿道概述
3.1.2 规划构思
3.1.3 地域文化表达
3.2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
3.2.1 绿道的概述
3.2.2 规划构思
3.2.3 地域文化表达
3.3 杭州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
3.3.1 绿道概述
3.3.2 规划构思
3.3.3 地域文化表达
3.4 广州增城绿道
3.4.1 绿道概述
3.4.2 规划构思
3.4.3 地域文化表达
3.5 本章小结
4. 浅山区绿道地域文化表达策略
4.1 确立浅山区绿道地域文化表达策略
4.1.1 慢行系统
4.1.2 慢行景观
4.1.3 慢行设施
4.2 章节小结
5. 怀柔浅山区绿道选线规划
5.1 研究方法概述
5.1.1 技术路线
5.1.2 GIS空间分析法
5.1.3 因子加权叠加法
5.1.4 层次分析法
5.2 绿道选线规划“源”的选择
5.2.1 怀柔浅山区资源要素分析
5.2.2 “源”的确定
5.3 阻力面的建立
5.3.1 因子的选取
5.3.2 因子权重值的确定
5.4 绿道选线累计得分计算与结果
5.4.1 地类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2 文化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3 坡度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4 可达性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5 产业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6 高程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7 可视度因子赋值及重分类
5.4.8 综合累计得分结果
5.5 绿道选线初步结果
5.5.1 单点成本距离与成本距离方向图
5.5.2 绿道选线初步路径结果
5.6 怀柔浅山区绿道选线规划与分析
5.6.1 绿道选线规划原则
5.7 绿道选线规划结果
5.8 章节小结
6. 怀柔浅山区红螺湖绿道规划设计
6.1 怀柔红螺湖基本概况
6.1.1 区位分析
6.1.2 现有资源
6.1.3 上位规划
6.2 怀柔红螺湖地区绿道选线
6.2.1 设计策略
6.2.2 规划结构
6.2.3 功能分区
6.2.4 怀柔浅山红螺湖地区绿道总平面规划设计
6.3 怀柔浅山红螺湖地区绿道专项规划设计
6.3.1 绿道网络规划设计
6.3.2 红螺湖绿道入口景观设计
6.3.3 驿站规划设计
6.3.4 节点设计
6.3.5 服务设施设计
6.3.6 标识系统规划
6.3.7 森林防火道
6.4 章节小结
7. 结论、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浅山区绿道选线因子评价AHP专家咨询表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演算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以北京市浅山区为例[J]. 李方正,刘阳,施瑶,胡凯富,郑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11)
[2]日本地域景观的独特性及其可持续管理[J]. 下村彰男,刘铭. 风景园林. 2019(09)
[3]地域文化视角下绿道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策略——以北京北中轴体育文化城为例[J]. 王言茗,刘志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19(03)
[4]北京山区典型沟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J]. 穆松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5)
[5]郊野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J]. 熊璨,唐慧超,徐斌,洪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1)
[6]基于“源-汇”理论的生态型市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田雅楠,张梦晗,许荡飞,张圣微. 生态学报. 2019(07)
[7]里山理念视角下的浅山乡村旅游发展途径——以史长峪村为例[J]. 尚琴琴,杨金娜,赵人镜,张玉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构建与优化——以秦岭地区为例[J]. 付梦娣,罗建武,田瑜,赵志平,李俊生. 生态学杂志. 2018(04)
[9]绿道生态价值研究进展及展望[J]. 蔡妤,董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10]华北地区浅山区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绿道规划设计为例[J]. 李运远,饶成之,冯君明. 风景园林. 2017(12)
博士论文
[1]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构建策略研究[D]. 冯艺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D]. 孙奎利.天津大学 2012
[3]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 陈俊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自然的人化[D]. 李利.北京林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北京市浅山区社区级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 韩潇.北京农学院 2019
[2]日本“里山”理念对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迪[D]. 涂梓欣.上海师范大学 2019
[3]城市绿道文化性表达模式研究[D]. 周正.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绿道与城市公园使用者游憩特征对比研究[D]. 肖雄方.北京林业大学 2014
[5]绿道网络规划研究[D]. 艾玉红.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北京浅山区土地利用潜力与利用模式研究[D]. 柯敏.清华大学 2010
[7]城市游憩型绿道的选线研究[D]. 张笑笑.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6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6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