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2 05:14
  城市游憩空间是城市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不仅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而且也会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意识的增强,城市游憩空间的研究与建设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来认识解读城市游憩空间?如何来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游憩空间?这不仅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城市游憩空间的系统化研究入手,力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城市游憩空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整合框架。本文基于系统的思想,主要从城市规划设计、学科的交叉性以及宏观层次的角度来研究城市游憩空间的分析与整合问题,同时把其他各种角度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运用系统理论、城市空间相关理论、经济学理论、游憩理论、环境行为理论等对城市游憩空间的结构、演化、品质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合框架,包括价值取向、整合机制、整合模式、整合方法、整合策略、整合步骤等。最后以重庆都市区为例,对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在阐明了选题意义...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研究


休闲、游憩、旅游关系示意图

示意图,城市游憩空间,示意图,游憩空间


、度假牧场、度假宿营地、野炊场所等①。,现代游憩空间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氛围,文化体;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发展;更注重“人文关采用的文化手段;它既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也是传承;已成为人们感受文明,融于自然,理解文化,陶冶性态环境。它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寓文化精神品格。入地理解游憩空间,应扩大它的范围,即游憩空间是由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表现为游憩景观②。游憩物质(如公园、广场、宾馆、娱乐城等)及相关建筑设施共其中的是各种有形物质形态。物质空间是行为的载体,间里开展,两者需保持最大程度的统一,才能相得益彰。但客观存在的形式,是游憩者凭借一定的游憩设施和其憩活动在地表空间所留下的投影。行为空间具有的一定

圣马可广场


外梳要集中在城市广场、体育场地、神庙等,表施较少,注重空间形态、人的尺度与视觉处想化的静态结构。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不仅在城市理论研究,还是在城市建设方例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篇》就探讨了城邦社会、人口、家庭、伦理、贸易、边防等问,可以说是西方城市理论研究的开端;柏拉的《乌托邦》表达了人类对理想城市的设计;特鲁威(Vitruvius)所著的《建筑十书》被为遗留至今的第一部最完整的西方古典建图 1.3 圣马可广场Fig.1.3 San Marco square资料来源: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公共空间对旅游城市发展的意义[J]. 王成武,任阿玲.  山西建筑. 2007(19)
[2]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J]. 柏景,周波.  建筑学报. 2007(06)
[3]面向新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以重庆市为例[J]. 蒋勇,刘利,何波.  城市规划. 2007(06)
[4]北京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用地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J]. 董恒年,张妙弟,刘运伟.  旅游学刊. 2007(04)
[5]城市公共空间层次结构探讨[J]. 廖方.  规划师. 2007(04)
[6]公共绿地与一座城市的四个世纪——巴黎城市公共绿地发展综述[J]. 于一凡,李继军.  上海城市规划. 2007(02)
[7]上海公共空间的“私有”运动[J]. 胡家源.  南风窗. 2007(07)
[8]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 吴必虎,伍佳,党宁.  人文地理. 2007(02)
[9]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J]. 邱书杰.  建筑学报. 2007(03)
[10]主题乐园长盛不衰十大要素论析——以美国迪斯尼世界为案例的实证研究[J]. 王大悟.  旅游学刊. 2007(02)

博士论文
[1]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 张雪伟.同济大学 2007
[2]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张晓佳.北京林业大学 2006
[3]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 王晔.天津大学 2006
[4]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 陈宇.东南大学 2006
[5]中国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 张立生.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 王丽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6
[7]转型期城市开放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发展研究[D]. 孙晓春.北京林业大学 2006
[8]行动者、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问题[D]. 王芳.上海大学 2006
[9]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 周波.四川大学 2005
[10]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 王纪武.重庆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市民需求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研究[D]. 马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6
[2]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宋文丽.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D]. 胡勇.南京师范大学 2005
[4]城市休闲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D]. 王越平.云南师范大学 2005
[5]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研究[D]. 黄家美.安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6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26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6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