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谱系及其传承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05:28
传统民居是我国先民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现实反映,不仅包含了区域特有的建筑空间形式与风格,还承载着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具有满满的历史记忆。但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民居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猛烈冲击之下,被大量拆除、毁坏,急剧消失,对于民居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已然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然而我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存所有的传统民居,其中大部分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陆续消逝。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弄清不同区域传统民居的基质特征和谱系渊源,进而指导各区域的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我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本文选取“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为对象展开研究,以往建筑学领域对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研究,多把其归属于东北民居的范畴,且多为概括性研究。同时在文化研究中,也往往被列入到东北文化的范畴。很少有学者特别关注这一对海开放的地域空间之专属文化特质。因此,本文基于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进行深入的调研及测绘,归纳分析该类民居的基质特征后,尝试建立了方言—类型综合分类法,对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谱系研究,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提出一套符合当地的传承策略,并以试设计...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主题的界定
1.2.1 史上有关“辽东”区划
1.2.2 本文“胶辽语区”界定
1.2.3 辽东传统民居及其研究时段界定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研究现状与本论文研究路径
2.1 国内外民居研究综述
2.1.1 国外民居研究进程
2.1.2 国内民居研究现状
2.2 民居的分类与谱系研究
2.2.1 民居分类方法研究
2.2.2 民居谱系研究
2.2.3 民居与移民、传播学的研究
2.3 论文研究路径构建:方言—类型综合分类法
2.2.1 以方言为索引的区域划分
2.2.2 以基质类型为依据的谱系划分
2.4 论文调研点选取与落位
3 辽东胶辽语区界域与特征—基于方言索引的区划探讨
3.1 “胶辽语区”的概念
3.2 民族民系的历时性追溯
3.2.1 明清前的文化交流
3.2.2 明朝时期的全面交流
3.2.3 明末清初的人口迁移
3.2.4 清朝时期的“闯关东”
3.2.5 结论:文化过渡带和胶辽民系
3.3 自然人文的共时性特征
3.3.1 自然地理的相似性
3.3.2 社会人文的相近性
3.3.3 民居基质特征的相近性
3.4 验证与修正
3.4.1 辽东胶辽语区的印证
3.4.2 辽东胶辽语区的范围修正
3.5 本章小结
4 辽东胶辽语区民居谱系—基于正房木构的民居类型及分布
4.1 传统民居的谱系划分
4.1.1 参照因子选择
4.1.2 民居谱系归类
4.2 连登片区民居
4.2.1 木构架特征
4.2.2 其他基质特征
4.2.3 典型聚落与民居
4.3 桓甸片区民居
4.3.1 木构架特征
4.3.2 其他基质特征
4.3.3 典型聚落与民居
4.4 盖熊片区民居
4.4.1 木构架特征
4.4.2 其他基质特征
4.4.3 典型民居
4.5 归纳: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谱系构成图谱
5 辽东胶辽语区民居的变迁—基于基型与衍化的比较分析
5.1 基型与衍化
5.1.1 基型与衍化理论
5.1.2 比对区域与指标
5.2 原乡前型:胶东与辽东两地胶辽语区传统民居形制的比较
5.2.1 聚落形态比较
5.2.2 宅院类型比较
5.2.3 木构类型比较
5.2.4 装饰技艺比较
5.3 外来因子:东北语区传统民居形制的影响
5.3.1 东北语区临近地区自然文化背景
5.3.2 宅院类型的影响
5.3.3 木构类型的影响
5.4 归纳: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变迁脉络
6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传承策略
6.1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价值评估与现状困境
6.1.1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价值评估
6.1.2 辽东胶辽语区民居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6.2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传承策略
6.2.1 辽东胶辽语区遗产民居的保护策略
6.2.2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传承策略
6.3 传承更新试设计
6.3.1 试设计概述
6.3.2 传承更新策略的运用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研对象统计表
附录B 部分民居调研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风土观念的胶辽民系及其特征探析[J]. 李世芬,杜凯鑫,赵嘉依. 华中建筑. 2019(06)
[2]湘语方言区风土建筑谱系构成研究初探——基于平面形制的建筑类型及分布区域分析[J]. 伍沙. 建筑遗产. 2018(03)
[3]山东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宋文鹏,李世芬,赵嘉依. 装饰. 2018(06)
[4]日本学者浅川滋男对中国风土建筑的研究方法述论[J]. 潘玥. 中国名城. 2018(05)
[5]长海海岛渔村住居形态及其多维适应性营建策略研究[J]. 李世芬,孙薇,于璨宁. 华中建筑. 2018(04)
[6]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造技术文化地理研究[J]. 周立军,王艳,周天夫. 城市建筑. 2017(23)
[7]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J]. 方创琳,刘海猛,罗奎,于晓华. 地理学报. 2017(02)
[8]我国风土建筑的谱系构成及传承前景概观——基于体系化的标本保存与整体再生目标[J]. 常青. 建筑学报. 2016(10)
[9]地域建筑的普适性——以中国及其周边部分东南亚、东亚地区大叉手木构架为例[J]. 马晓,周学鹰. 古建园林技术. 2014(04)
[10]风土特征图谱建立方法研究——以浙江风土建筑为例[J]. 巨凯夫. 南方建筑. 2014(05)
博士论文
[1]清代以来鸭绿江流域移民研究(1644-1931)[D]. 张钟月.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3]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D]. 张士尊.东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旅游经济背景下的丹东乡村住居形态及其更新研究[D]. 王梦凡.大连理工大学 2018
[2]蓟州山地型聚落形态及其更新研究[D]. 柏雅雯.大连理工大学 2018
[3]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使用变迁与更新研究[D]. 张群.沈阳建筑大学 2018
[4]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的文化区划研究[D]. 王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5]区域比较视野下的胶东半岛传统营造技艺研究[D]. 张云.山东建筑大学 2017
[6]太行山南部商帮合院住居形态及现代适应性研究[D]. 赵嘉依.大连理工大学 2017
[7]我国东北地区传统井干式民居研究[D]. 赵龙梅.沈阳建筑大学 2013
[8]烟台牟平养马岛孙家疃村落与民居探究[D]. 关丹丹.昆明理工大学 2011
[9]赣西北、鄂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制与木作技艺的传承与演变[D]. 任丹妮.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胶东半岛传统建筑形态与空间布局研究[D]. 姜锋.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27092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主题的界定
1.2.1 史上有关“辽东”区划
1.2.2 本文“胶辽语区”界定
1.2.3 辽东传统民居及其研究时段界定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研究现状与本论文研究路径
2.1 国内外民居研究综述
2.1.1 国外民居研究进程
2.1.2 国内民居研究现状
2.2 民居的分类与谱系研究
2.2.1 民居分类方法研究
2.2.2 民居谱系研究
2.2.3 民居与移民、传播学的研究
2.3 论文研究路径构建:方言—类型综合分类法
2.2.1 以方言为索引的区域划分
2.2.2 以基质类型为依据的谱系划分
2.4 论文调研点选取与落位
3 辽东胶辽语区界域与特征—基于方言索引的区划探讨
3.1 “胶辽语区”的概念
3.2 民族民系的历时性追溯
3.2.1 明清前的文化交流
3.2.2 明朝时期的全面交流
3.2.3 明末清初的人口迁移
3.2.4 清朝时期的“闯关东”
3.2.5 结论:文化过渡带和胶辽民系
3.3 自然人文的共时性特征
3.3.1 自然地理的相似性
3.3.2 社会人文的相近性
3.3.3 民居基质特征的相近性
3.4 验证与修正
3.4.1 辽东胶辽语区的印证
3.4.2 辽东胶辽语区的范围修正
3.5 本章小结
4 辽东胶辽语区民居谱系—基于正房木构的民居类型及分布
4.1 传统民居的谱系划分
4.1.1 参照因子选择
4.1.2 民居谱系归类
4.2 连登片区民居
4.2.1 木构架特征
4.2.2 其他基质特征
4.2.3 典型聚落与民居
4.3 桓甸片区民居
4.3.1 木构架特征
4.3.2 其他基质特征
4.3.3 典型聚落与民居
4.4 盖熊片区民居
4.4.1 木构架特征
4.4.2 其他基质特征
4.4.3 典型民居
4.5 归纳: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谱系构成图谱
5 辽东胶辽语区民居的变迁—基于基型与衍化的比较分析
5.1 基型与衍化
5.1.1 基型与衍化理论
5.1.2 比对区域与指标
5.2 原乡前型:胶东与辽东两地胶辽语区传统民居形制的比较
5.2.1 聚落形态比较
5.2.2 宅院类型比较
5.2.3 木构类型比较
5.2.4 装饰技艺比较
5.3 外来因子:东北语区传统民居形制的影响
5.3.1 东北语区临近地区自然文化背景
5.3.2 宅院类型的影响
5.3.3 木构类型的影响
5.4 归纳: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变迁脉络
6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传承策略
6.1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价值评估与现状困境
6.1.1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价值评估
6.1.2 辽东胶辽语区民居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6.2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传承策略
6.2.1 辽东胶辽语区遗产民居的保护策略
6.2.2 辽东胶辽语区传统民居的传承策略
6.3 传承更新试设计
6.3.1 试设计概述
6.3.2 传承更新策略的运用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研对象统计表
附录B 部分民居调研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风土观念的胶辽民系及其特征探析[J]. 李世芬,杜凯鑫,赵嘉依. 华中建筑. 2019(06)
[2]湘语方言区风土建筑谱系构成研究初探——基于平面形制的建筑类型及分布区域分析[J]. 伍沙. 建筑遗产. 2018(03)
[3]山东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宋文鹏,李世芬,赵嘉依. 装饰. 2018(06)
[4]日本学者浅川滋男对中国风土建筑的研究方法述论[J]. 潘玥. 中国名城. 2018(05)
[5]长海海岛渔村住居形态及其多维适应性营建策略研究[J]. 李世芬,孙薇,于璨宁. 华中建筑. 2018(04)
[6]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造技术文化地理研究[J]. 周立军,王艳,周天夫. 城市建筑. 2017(23)
[7]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J]. 方创琳,刘海猛,罗奎,于晓华. 地理学报. 2017(02)
[8]我国风土建筑的谱系构成及传承前景概观——基于体系化的标本保存与整体再生目标[J]. 常青. 建筑学报. 2016(10)
[9]地域建筑的普适性——以中国及其周边部分东南亚、东亚地区大叉手木构架为例[J]. 马晓,周学鹰. 古建园林技术. 2014(04)
[10]风土特征图谱建立方法研究——以浙江风土建筑为例[J]. 巨凯夫. 南方建筑. 2014(05)
博士论文
[1]清代以来鸭绿江流域移民研究(1644-1931)[D]. 张钟月.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3]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D]. 张士尊.东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旅游经济背景下的丹东乡村住居形态及其更新研究[D]. 王梦凡.大连理工大学 2018
[2]蓟州山地型聚落形态及其更新研究[D]. 柏雅雯.大连理工大学 2018
[3]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使用变迁与更新研究[D]. 张群.沈阳建筑大学 2018
[4]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的文化区划研究[D]. 王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5]区域比较视野下的胶东半岛传统营造技艺研究[D]. 张云.山东建筑大学 2017
[6]太行山南部商帮合院住居形态及现代适应性研究[D]. 赵嘉依.大连理工大学 2017
[7]我国东北地区传统井干式民居研究[D]. 赵龙梅.沈阳建筑大学 2013
[8]烟台牟平养马岛孙家疃村落与民居探究[D]. 关丹丹.昆明理工大学 2011
[9]赣西北、鄂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制与木作技艺的传承与演变[D]. 任丹妮.华中科技大学 2010
[10]胶东半岛传统建筑形态与空间布局研究[D]. 姜锋.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27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2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