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研学旅行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19:37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自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首次提出研学旅行要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后,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研学旅行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途径与方式;在地理学科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当下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空间—区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意义不言而喻,本文提出利用研学旅行活动来培育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使学生更好的形成空间—区域视角与思维能力。所以,当下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与研学旅行活动的结合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分析了当今教育改革的环境后,本文选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实用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查阅了“区域”“研学旅行”“区域认知素养”等相关概念,搜索了研学旅行相关研究、区域认知素养相关研究以及二者之间相结合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依据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与数据分析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对新乡市两所不同水平的学校的地理教师与高中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并分...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教师对研学旅行活动的态度看法通过教师基本信息,归纳出高一高二年级教师、教龄在3年以下、3-5年的教师、和3名硕士教师(占比100%)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处于积极地支持态度,而教龄较长、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研学旅行策略研究22高三年级的教师对研学旅行活动相对于比较排斥,由此可见高学历、年级较年轻的教师更容易接受比较新颖的研学旅行。在参与度方面,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75%的教师参与过研学旅行活动,15%的教师因为各种原因仍然没有亲身参与过研学旅行的实践;但只有10%的教师参与了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规划、策划等组织行为(图3-2),其余都为带领学生,总体参与度虽高,但参与水平较浅,花费思维、投入精力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对研学旅行活动很大一部分教师仅仅停留在认知方面,在实践上设计的还比较少,限制了教师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参与程度,所以教师对于研学旅行活动仍存在可提升的空间。图3-2教师对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实际参与情况2.组织研学旅行已成常态但以短期、近距离活动为主通过调查这30名地理教师当前任职的学校以及曾经任教过的7所学校,约有90%的教师表示任职过的所有学校都有组织研学旅行但会排除高三,只有10%的教师表示从未举行过。由于高三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繁重,全国很多地方都不会对高三再进行额外的教育活动,所以本情况视为正常。所以本文认为在政策的指引下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研学旅行活动在新乡市以逐渐普及,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活动,为以后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可能。
第三章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与区域认知素养培育现状调查23在研学旅行的性质(时间、地点、类型)方面,新乡市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主要以短期、短距离研学旅行为主。通过调查分析,有80%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的研学旅行活动时间在1-3天、20%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的研学旅行活动在1天以内,总体估计整个范围内研学旅行活动的时间较短。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与访谈结果,有80%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的研学旅行开展在省内,如开封古城、洛阳老君山、林州红旗渠;15%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的研学旅行在本市范围内,如新乡南太行景区(八里沟、万仙山、郭亮等一系列景区);还有5%的在中国境内(图3-3)。图3-3教师参与过研学旅行的规模总体来看距离为中短途研学旅行为主,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时间安排、教学计划、经济原因、交通、安全等综合因素影响,相对于中长期的研学旅行有待进一步发掘。3.教师对研学旅行目的地选择偏向于自然风光类且知识储备有待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在目的地的选取方面,根据个人喜好以及教学需要,教师们自主选择的研学旅行目的地虽多样化但明显偏向于自然风光。95%的教师都选择了自然风景区作为研学目的地;选择人类文化遗产的教师占70%;选择科学技术相关地点的教师为55%;有关于红色革命纪念的研学地点则占60%,其他占比35%(图3-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乡土地理教学[J]. 康伟平. 科技风. 2020(08)
[2]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看地理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J]. 朱雪梅,姚慧.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3)
[3]开展研学旅行,推动育人方式转变[J]. 赵志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Z1)
[4]研学旅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郝琦蕾,王宁宁. 教育评论. 2020(01)
[5]传承与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深度教学的启示与建议[J]. 郭露露. 智库时代. 2020(04)
[6]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意蕴与发展策略[J]. 薛博文. 现代教育科学. 2020(01)
[7]探索基于校情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模式[J]. 于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12)
[8]区域认知研究内容及存在问题[J]. 金典,蒋庆丰.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22)
[9]区域认知素养培养视角下的研学旅行[J]. 孙月飞,杨卫晶.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9(10)
[10]国外研学旅行理论研究综述[J]. 武晓玮.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博士论文
[1]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D]. 刘长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区域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与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研究[D]. 岳登星.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中学生研学旅行策略研究[D]. 蔡青.河南大学 2019
[3]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与设计改进研究[D]. 陈晓颖.江西师范大学 2019
[4]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开展模式探究[D]. 黄静秋.江西师范大学 2019
[5]地理视角下高中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 武梦芦.陕西师范大学 2018
[6]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向代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7
[7]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 李梦晗.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8]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陈飞飞.西南大学 2011
[9]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D]. 方荟蕾.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6696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教师对研学旅行活动的态度看法通过教师基本信息,归纳出高一高二年级教师、教龄在3年以下、3-5年的教师、和3名硕士教师(占比100%)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处于积极地支持态度,而教龄较长、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研学旅行策略研究22高三年级的教师对研学旅行活动相对于比较排斥,由此可见高学历、年级较年轻的教师更容易接受比较新颖的研学旅行。在参与度方面,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75%的教师参与过研学旅行活动,15%的教师因为各种原因仍然没有亲身参与过研学旅行的实践;但只有10%的教师参与了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规划、策划等组织行为(图3-2),其余都为带领学生,总体参与度虽高,但参与水平较浅,花费思维、投入精力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对研学旅行活动很大一部分教师仅仅停留在认知方面,在实践上设计的还比较少,限制了教师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参与程度,所以教师对于研学旅行活动仍存在可提升的空间。图3-2教师对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实际参与情况2.组织研学旅行已成常态但以短期、近距离活动为主通过调查这30名地理教师当前任职的学校以及曾经任教过的7所学校,约有90%的教师表示任职过的所有学校都有组织研学旅行但会排除高三,只有10%的教师表示从未举行过。由于高三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繁重,全国很多地方都不会对高三再进行额外的教育活动,所以本情况视为正常。所以本文认为在政策的指引下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研学旅行活动在新乡市以逐渐普及,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活动,为以后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可能。
第三章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与区域认知素养培育现状调查23在研学旅行的性质(时间、地点、类型)方面,新乡市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主要以短期、短距离研学旅行为主。通过调查分析,有80%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的研学旅行活动时间在1-3天、20%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的研学旅行活动在1天以内,总体估计整个范围内研学旅行活动的时间较短。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与访谈结果,有80%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的研学旅行开展在省内,如开封古城、洛阳老君山、林州红旗渠;15%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的研学旅行在本市范围内,如新乡南太行景区(八里沟、万仙山、郭亮等一系列景区);还有5%的在中国境内(图3-3)。图3-3教师参与过研学旅行的规模总体来看距离为中短途研学旅行为主,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时间安排、教学计划、经济原因、交通、安全等综合因素影响,相对于中长期的研学旅行有待进一步发掘。3.教师对研学旅行目的地选择偏向于自然风光类且知识储备有待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在目的地的选取方面,根据个人喜好以及教学需要,教师们自主选择的研学旅行目的地虽多样化但明显偏向于自然风光。95%的教师都选择了自然风景区作为研学目的地;选择人类文化遗产的教师占70%;选择科学技术相关地点的教师为55%;有关于红色革命纪念的研学地点则占60%,其他占比35%(图3-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乡土地理教学[J]. 康伟平. 科技风. 2020(08)
[2]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看地理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J]. 朱雪梅,姚慧.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3)
[3]开展研学旅行,推动育人方式转变[J]. 赵志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Z1)
[4]研学旅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郝琦蕾,王宁宁. 教育评论. 2020(01)
[5]传承与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深度教学的启示与建议[J]. 郭露露. 智库时代. 2020(04)
[6]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意蕴与发展策略[J]. 薛博文. 现代教育科学. 2020(01)
[7]探索基于校情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模式[J]. 于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12)
[8]区域认知研究内容及存在问题[J]. 金典,蒋庆丰.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22)
[9]区域认知素养培养视角下的研学旅行[J]. 孙月飞,杨卫晶.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9(10)
[10]国外研学旅行理论研究综述[J]. 武晓玮.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博士论文
[1]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D]. 刘长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区域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与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研究[D]. 岳登星.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中学生研学旅行策略研究[D]. 蔡青.河南大学 2019
[3]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与设计改进研究[D]. 陈晓颖.江西师范大学 2019
[4]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开展模式探究[D]. 黄静秋.江西师范大学 2019
[5]地理视角下高中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 武梦芦.陕西师范大学 2018
[6]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向代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7
[7]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 李梦晗.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8]重庆市中小学科技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陈飞飞.西南大学 2011
[9]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D]. 方荟蕾.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6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6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