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以烟台市芝罘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3 00:32
基于错综复杂的全球背景、国家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立德树人”的理念背景,地理学科中“家国情怀”培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推进了地理教学理念、地理教学活动以及地理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优化。本文以构建地理学科中“家国情怀”内涵作为切入点,综合乡土观念、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思想观念、文人儒士精忠报国的情感沉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提炼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内涵,其内涵主要为在家乡、国家与世界三个维度范围内的地理基本概况的了解、文化的认同与归属以及责任与担当意识。其次,通过对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养成现状以及初中地理教师“家国情怀”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反映出学生在“家国情怀”方面教育不足,突出表现为学生对家乡维度的了解和认识不足,情感和态度不明确,缺乏担当和责任,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家国情怀”内涵理解不全面,教学上缺乏“家国情怀”培养的系统方案。接着,在地理教学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外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家国情怀”培养途径。课前,教师应准确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针对“家国情怀”教育设计教学目标,从不同途径收集教学资源;课中,多种方式组织教学资源,扩充“家国情怀”教育的相关教学内...
【文章来源】:鲁东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数据显示,学生在地理知识层面上正确率最高的为世界维度的第二题,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台市芝罘区所城里古民居的看法,但在这个问题上只有52.33%的学生选择对所城里有价值的民居选择性保留,追溯原始文件数据,有46%的学生选择所城里民居都有历史文化价值,不该拆,与第一层面关于烟台市的第二题正答率较低的结果一致,反映了学生对于家乡了解程度尚浅,产生的态度不准确,认同感不足等问题。第三个层面主要考察学生对世界、国家、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方面的了解和关注。学生对于家乡、祖国和世界了解和关注,是进一步产生对该地区回报与责任担当的前提。第三层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见图3.3,以供进一步分析。由图3.3数据可以看出,在世界维度上关注程度中等和关注程度较高共占54%,在国家维度上共占79%,而在家乡维度上有96%的人关注和比较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与第二层面上学生对世界、国家和家乡认同和态度的数据正好相反,这说明虽然学生对家乡的态度和认同上可能由于知识层面的掌握不足导致有所偏差,但他们仍有更多的人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因为家乡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区。对于世界维度上设置的问题是学生对亚马孙地区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事件了解情况,对于国际上的特大火灾与我们的大气环境、气候等关系密切,但学生有11.3%表示不关注,在国家维度上设置的问题是学生对中国的变化和发展的了解和关注,只有0.33%表示不了解,在家乡维度设置的问题是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有1.67%表示不关注,相比国家和家乡维度上的关注和了解,在世界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比较薄弱,对比前两个层面学生的作答,发现学生可能对于世界维度上的书本知识掌握比较好、态度比较明确,但对于世界的动态发展关注不够、了解不多。
历史悠久师:耕作产出的农副产品利用沿海交通便利的优势区位发展了对外贸易,人们以打渔为生,这能说明什么?生: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师:同学们请将这些条件进行分类,能分为几类?生:两类,自然和人文师:聚落最好选择一个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都符合的地方,那世界上存在这么十全十美的地方吗?生:没有。师:那我们要学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这里有一个地区(展示某地区地理概况)请你选择一处来发展聚落,你会选择哪里,请写出理由,注意从优势和限制两方面说明,小组讨论后班上交流。图5.2某地区地理概况生:(小组讨论)师:选A地的同学,请分享你的看法。生1:A地,水源、交通资源丰富,限制:土地面积狭校师:非常好,总结一下这位同学的观点:A地形成聚落的优势……限制……。师:接下来请选B地的同学分享你的看法。生2:B地河流中下游,土壤肥沃。限制:靠近河流,水位上涨容易发生洪水,泥石流。师:这位同学回的较为全面。那请选C地的同学交流一下。生3:C地沿海地区平坦、交通便利、码头发展对外贸易、限制:靠近和文明,对每个烟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家国情怀”教育在乡土方面的典型素材。通过视频介绍烟台城市发展的历史,学生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感受到所城里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通过让学生从图文、视频资料找出所城里形成的条件,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优越性的认同。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将分析聚落形成因素的方法进行内化和应用。通过小组合作法,学生主动发现聚落的选址不是十全十美的,树立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本文编号:3280968
【文章来源】:鲁东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数据显示,学生在地理知识层面上正确率最高的为世界维度的第二题,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台市芝罘区所城里古民居的看法,但在这个问题上只有52.33%的学生选择对所城里有价值的民居选择性保留,追溯原始文件数据,有46%的学生选择所城里民居都有历史文化价值,不该拆,与第一层面关于烟台市的第二题正答率较低的结果一致,反映了学生对于家乡了解程度尚浅,产生的态度不准确,认同感不足等问题。第三个层面主要考察学生对世界、国家、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方面的了解和关注。学生对于家乡、祖国和世界了解和关注,是进一步产生对该地区回报与责任担当的前提。第三层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见图3.3,以供进一步分析。由图3.3数据可以看出,在世界维度上关注程度中等和关注程度较高共占54%,在国家维度上共占79%,而在家乡维度上有96%的人关注和比较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与第二层面上学生对世界、国家和家乡认同和态度的数据正好相反,这说明虽然学生对家乡的态度和认同上可能由于知识层面的掌握不足导致有所偏差,但他们仍有更多的人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因为家乡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区。对于世界维度上设置的问题是学生对亚马孙地区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事件了解情况,对于国际上的特大火灾与我们的大气环境、气候等关系密切,但学生有11.3%表示不关注,在国家维度上设置的问题是学生对中国的变化和发展的了解和关注,只有0.33%表示不了解,在家乡维度设置的问题是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有1.67%表示不关注,相比国家和家乡维度上的关注和了解,在世界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比较薄弱,对比前两个层面学生的作答,发现学生可能对于世界维度上的书本知识掌握比较好、态度比较明确,但对于世界的动态发展关注不够、了解不多。
历史悠久师:耕作产出的农副产品利用沿海交通便利的优势区位发展了对外贸易,人们以打渔为生,这能说明什么?生: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师:同学们请将这些条件进行分类,能分为几类?生:两类,自然和人文师:聚落最好选择一个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都符合的地方,那世界上存在这么十全十美的地方吗?生:没有。师:那我们要学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这里有一个地区(展示某地区地理概况)请你选择一处来发展聚落,你会选择哪里,请写出理由,注意从优势和限制两方面说明,小组讨论后班上交流。图5.2某地区地理概况生:(小组讨论)师:选A地的同学,请分享你的看法。生1:A地,水源、交通资源丰富,限制:土地面积狭校师:非常好,总结一下这位同学的观点:A地形成聚落的优势……限制……。师:接下来请选B地的同学分享你的看法。生2:B地河流中下游,土壤肥沃。限制:靠近河流,水位上涨容易发生洪水,泥石流。师:这位同学回的较为全面。那请选C地的同学交流一下。生3:C地沿海地区平坦、交通便利、码头发展对外贸易、限制:靠近和文明,对每个烟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家国情怀”教育在乡土方面的典型素材。通过视频介绍烟台城市发展的历史,学生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感受到所城里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通过让学生从图文、视频资料找出所城里形成的条件,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优越性的认同。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将分析聚落形成因素的方法进行内化和应用。通过小组合作法,学生主动发现聚落的选址不是十全十美的,树立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本文编号:3280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8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