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文学的南方化
发布时间:2021-07-14 22:25
中国古代文学更注重研究时间长河中的文学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的发展演变等问题,对于广袤空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则关注较少,尤其是对空间演变所带来的文学变化,涉及更少。事实上,中国文学正处于这样一个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极其复杂的背景之下,如果单单重视时间线索,而忽视空间定位,所作出的研究一定是缺乏立体感的。从地域、空间来观照整个唐代文学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中唐之后,文学在逐步向南发展,这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北人有了南方生活经历,越来越多的诗歌在南方创作,越来越多的南方风物在诗歌中表现,此外,南方本土文学得到迅速发展,南方文学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直接促成了中晚唐文学的南方化。本文所论的南方化,即中晚唐以来南方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南方化”具体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南方籍文学家数量的增多,南方文学创作活动的兴盛和发展,文学作品中对南方描绘的增多;第二个层次包括,作品意象南方化,作品风格南方化,作家创作心态、审美趣味南方化,以及南方化带来的南方文学地域风格的淡化。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论文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随后叙述本课题的学术研究史,最后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以...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史评述
一 百年文学地理研究评述
二 文学地理研究的内涵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篇章结构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的时间断限与地域范围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中晚唐文学南方化的地理分布考察
第一节 关于《全唐诗》
第二节 《全唐诗》南方籍诗人的地理分布
第三节 《全唐诗》南方诗作的地理分布
第三章 北人南迁与江南东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江南东道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第二节 城市地位的升降与润州、杭州本土文学的发展
一 润州、杭州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 杭州地位的上升与润州地位的下降
第三节 苏州本土文学的稳步发展
一 苏州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 江南隐逸传统对苏州本土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闽地本土文学的开始兴盛
一 闽地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 闽地开发与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五节 北人南迁与浙东浙西诗歌联唱
一 中唐时期江南的诗酒文会与文学创作
二 北人南迁与大历间浙西湖州诗会联句创作
三 北人南迁与大历间浙东越州诗会联句创作
四 “诗可以群”——文人宴集对江南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地区开发、交通优势与南方各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江南西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一 北人南移与宣州本土文学发展
二 池州开发与其本土文学发展
三 交通优势与袁州本土文学发展
第二节 岭南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一 岭南道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 交通区位优势与本土文学发展
第三节 山南东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四节 淮南道、剑南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五章 贬谪与南方文学——以元和五大贬谪诗人为讨论对象
第一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贬谪文学
一 朗州文学创作
二 连州文学创作
三 夔州、和州文学创作
第二节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四年”——柳宗元贬谪文学
一 永州文学创作
二 柳州文学创作
第三节 小碎篇章,寄托讽喻——元稹贬谪文学
一 江陵文学创作
二 通州文学创作
第四节 从“待时而动”到“安时顺命”——白居易贬谪文学
一 江州文学创作
二 忠州文学创作
第五节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贬谪文学
第六章 幕府与南方文学
第一节 中晚唐幕府与文学
第二节 李商隐幕府文学创作
一 李商隐入幕经历
二 桂管、梓州幕中的文学创作
第三节 杜牧幕府文学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85009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史评述
一 百年文学地理研究评述
二 文学地理研究的内涵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篇章结构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的时间断限与地域范围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中晚唐文学南方化的地理分布考察
第一节 关于《全唐诗》
第二节 《全唐诗》南方籍诗人的地理分布
第三节 《全唐诗》南方诗作的地理分布
第三章 北人南迁与江南东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江南东道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第二节 城市地位的升降与润州、杭州本土文学的发展
一 润州、杭州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 杭州地位的上升与润州地位的下降
第三节 苏州本土文学的稳步发展
一 苏州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 江南隐逸传统对苏州本土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闽地本土文学的开始兴盛
一 闽地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 闽地开发与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五节 北人南迁与浙东浙西诗歌联唱
一 中唐时期江南的诗酒文会与文学创作
二 北人南迁与大历间浙西湖州诗会联句创作
三 北人南迁与大历间浙东越州诗会联句创作
四 “诗可以群”——文人宴集对江南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地区开发、交通优势与南方各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江南西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一 北人南移与宣州本土文学发展
二 池州开发与其本土文学发展
三 交通优势与袁州本土文学发展
第二节 岭南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一 岭南道本土诗人及诗歌创作概况
二 交通区位优势与本土文学发展
第三节 山南东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四节 淮南道、剑南道本土文学的发展
第五章 贬谪与南方文学——以元和五大贬谪诗人为讨论对象
第一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贬谪文学
一 朗州文学创作
二 连州文学创作
三 夔州、和州文学创作
第二节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四年”——柳宗元贬谪文学
一 永州文学创作
二 柳州文学创作
第三节 小碎篇章,寄托讽喻——元稹贬谪文学
一 江陵文学创作
二 通州文学创作
第四节 从“待时而动”到“安时顺命”——白居易贬谪文学
一 江州文学创作
二 忠州文学创作
第五节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贬谪文学
第六章 幕府与南方文学
第一节 中晚唐幕府与文学
第二节 李商隐幕府文学创作
一 李商隐入幕经历
二 桂管、梓州幕中的文学创作
第三节 杜牧幕府文学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85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8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