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发布时间:2021-07-22 01:56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三大分支学科之一。194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以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经历了萌芽、上升、成熟、波动和大发展等几个重要阶段,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和显著成效。经济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城市地理、乡村地理、旅游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研究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带动了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整体创新和发展。研究所主持完成了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在农业区划与土地利用、工业基地建设与交通布局、城镇体系建设与城镇化、区域发展与规划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为服务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80年来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建立与成长历程、研究领域、研究队伍和学术成果,以及在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遴选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发表的6216篇文献(中文文献4576篇,英文文献1640篇),梳理分析了几个主要阶段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学术成果。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亟需创新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沿理论、...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12)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分析的文献类型及数量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与历史资料统计,对1940—2020年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进行了简要梳理。结果表明,科研人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重要项目56项,获得国家三大奖励及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及以上奖励45项(图3),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和咨询建议方案成为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产业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研究所发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学术论文6216篇,其中中文文献4576篇、英文文献1640篇;2010年以来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有了新突破。在2019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评选中,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学者获奖论文16篇,约占全国获奖论文总数的1/5。本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发表论文情况,并结合地理资源所所志,梳理出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发展、建设历程及其各学科单元的主要研究方向。
该时期各分支学科发育程度不同,“文革”过后进入上升期,农业地理快速发展并在7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工业与世界地理学科有所发展,交通、旅游、历史地理初建并迅速进入活跃期,城市地理尚在缓慢探索阶段。工作重点在1962年后转向生产布局力专题调查研究,1976年后主要承担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与《中国农业地理》丛书编写,以及区域生产力布局与国土开发综合研究,其中农业区划列为研究所的重点研究任务[1]。(1)工业地理和交通地理研究从单一工矿城镇为重点向城市集聚地区、区域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科技工业园等多元化方向发展。1958年研究所设立了交通地理组,成为当时中国地理界唯一的工业与交通地理研究单位[6]。50年代末—60年代参加了区域综合考察和建设规划,开展了多项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工业和交通研究。1973—1979年对鲁西南、淄博、胜利油田等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资源利用与工业调整等进行了地区综合工业布局研究,提出了能源与重工业基地建设部署,以及交通、供水等有关基础设施配套发展的建议。1977年开展城市规划中工业布局和城市交通布局的调查研究;编写了《城市铁路规划》[7],发表论文“工业区的工业企业成组布局类型及其技术经济效果”[8]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农业地理工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 刘彦随,冯巍仑,李裕瑞. 地理学报. 2020(10)
[2]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J]. 刘彦随. 地理科学. 2020(08)
[3]“十四五”时期行政区划设置与空间治理的探讨[J]. 王开泳,陈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7)
[4]交通大数据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及学科影响[J]. 黄洁,王姣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6)
[5]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20(06)
[6]地理国情与国家战略[J]. 陆大道.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3)
[7]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J]. 刘彦随,周扬,李玉恒. 地理学报. 2019(12)
[8]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及其互动关系[J]. 刘毅,王云,杨宇,马丽. 地理学报. 2019(12)
[9]多元交通流视角下的空间级联系统比较与地理空间约束[J]. 王姣娥,杜德林,金凤君. 地理学报. 2019(12)
[10]中国人文地理学70年创新发展与学术特色[J]. 樊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11)
本文编号:3296209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12)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分析的文献类型及数量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与历史资料统计,对1940—2020年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进行了简要梳理。结果表明,科研人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重要项目56项,获得国家三大奖励及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及以上奖励45项(图3),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和咨询建议方案成为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产业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研究所发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学术论文6216篇,其中中文文献4576篇、英文文献1640篇;2010年以来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有了新突破。在2019年《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评选中,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学者获奖论文16篇,约占全国获奖论文总数的1/5。本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发表论文情况,并结合地理资源所所志,梳理出地理资源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发展、建设历程及其各学科单元的主要研究方向。
该时期各分支学科发育程度不同,“文革”过后进入上升期,农业地理快速发展并在7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工业与世界地理学科有所发展,交通、旅游、历史地理初建并迅速进入活跃期,城市地理尚在缓慢探索阶段。工作重点在1962年后转向生产布局力专题调查研究,1976年后主要承担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与《中国农业地理》丛书编写,以及区域生产力布局与国土开发综合研究,其中农业区划列为研究所的重点研究任务[1]。(1)工业地理和交通地理研究从单一工矿城镇为重点向城市集聚地区、区域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科技工业园等多元化方向发展。1958年研究所设立了交通地理组,成为当时中国地理界唯一的工业与交通地理研究单位[6]。50年代末—60年代参加了区域综合考察和建设规划,开展了多项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工业和交通研究。1973—1979年对鲁西南、淄博、胜利油田等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资源利用与工业调整等进行了地区综合工业布局研究,提出了能源与重工业基地建设部署,以及交通、供水等有关基础设施配套发展的建议。1977年开展城市规划中工业布局和城市交通布局的调查研究;编写了《城市铁路规划》[7],发表论文“工业区的工业企业成组布局类型及其技术经济效果”[8]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农业地理工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 刘彦随,冯巍仑,李裕瑞. 地理学报. 2020(10)
[2]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J]. 刘彦随. 地理科学. 2020(08)
[3]“十四五”时期行政区划设置与空间治理的探讨[J]. 王开泳,陈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7)
[4]交通大数据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及学科影响[J]. 黄洁,王姣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6)
[5]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20(06)
[6]地理国情与国家战略[J]. 陆大道.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3)
[7]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J]. 刘彦随,周扬,李玉恒. 地理学报. 2019(12)
[8]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及其互动关系[J]. 刘毅,王云,杨宇,马丽. 地理学报. 2019(12)
[9]多元交通流视角下的空间级联系统比较与地理空间约束[J]. 王姣娥,杜德林,金凤君. 地理学报. 2019(12)
[10]中国人文地理学70年创新发展与学术特色[J]. 樊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11)
本文编号:3296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9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