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22 04:4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何更加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成为首要任务。为了避免前几次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探索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理论成为当务之急。建构主义理论是当前备受人们推崇的教育理论之一,如何运用这一理论并使其能够真正为新的课程改革服务,是笔者撰写本论文的初衷。 本论文探讨的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理论构建的实验研究问题。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观的研究,特别是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原则和特点出发,对传统高中地理课堂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课堂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系统论述;对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中地理课堂的适宜性分析;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设计;在设计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以及结论等五个部分。 对“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中地理课堂的适宜性”分析,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是本文的重点。笔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是本文构建的设计理论的重点所在。对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教学形式的设计上,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如...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新课程理论与建构主义
1.2 新教学论与建构主义
1.3 研究现状与选题重要性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2.1 建构主义的理论溯源
2.1.1 建构主义的理论溯源
2.1.2 心理学根源
2.2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2.1 知识的建构性
2.2.2 知识的相对客观性
2.2.3 知识的情境性
2.2.4 知识的复杂性
2.3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2.3.1 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
2.3.2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3.3 学习者已有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2.4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2.4.1 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2 教师应善于引起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2.4.3 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3 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中地理教育的适宜性分析
3.1 地理课程特点有利于学习情景的创设
3.1.1 作为人文与社会教育的地理课程
3.1.2 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教学目的的学科
3.1.3 以建立空间概念为先导的学科
3.1.4 具有较强现实性的学科
3.2 地理课程内容的复杂性
3.2.1 地理课程的综合性
3.2.2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4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4.1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原则
4.1.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4.1.2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4.1.3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1.4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4.1.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4.1.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4.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4.2.1 教学目标分析
4.2.2 学习环境的设计
4.2.3 自主学习设计
5 实证研究
5.1 教学内容分析
5.2 学习者分析
5.3 教学目标的制定
5.4 学习情境设计
5.5 实施评价
5.6 教学体会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进新课程:论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 李家清,陈实,张丽英,陈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2]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2)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 陈昭君. 柳州师专学报. 2000(03)
[4]用建构主义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索[J]. 林炳伟.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0(05)
[5]建构主义的教学观[J]. 张榕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S1)
[6]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 高文. 外国教育资料. 1999(01)
[7]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J]. 高文. 外国教育资料. 1998(02)
[8]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 何克抗. 学科教育. 1998(03)
[9]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 陈琦,张建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01)
[10]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 高文. 外国教育资料. 1998(01)
硕士论文
[1]地理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及实践研究[D]. 沈石雯.云南师范大学 2005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 邹能超.江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6460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新课程理论与建构主义
1.2 新教学论与建构主义
1.3 研究现状与选题重要性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2.1 建构主义的理论溯源
2.1.1 建构主义的理论溯源
2.1.2 心理学根源
2.2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2.1 知识的建构性
2.2.2 知识的相对客观性
2.2.3 知识的情境性
2.2.4 知识的复杂性
2.3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2.3.1 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
2.3.2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3.3 学习者已有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2.4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2.4.1 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2 教师应善于引起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2.4.3 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3 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中地理教育的适宜性分析
3.1 地理课程特点有利于学习情景的创设
3.1.1 作为人文与社会教育的地理课程
3.1.2 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教学目的的学科
3.1.3 以建立空间概念为先导的学科
3.1.4 具有较强现实性的学科
3.2 地理课程内容的复杂性
3.2.1 地理课程的综合性
3.2.2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4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4.1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原则
4.1.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4.1.2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4.1.3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1.4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4.1.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4.1.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4.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4.2.1 教学目标分析
4.2.2 学习环境的设计
4.2.3 自主学习设计
5 实证研究
5.1 教学内容分析
5.2 学习者分析
5.3 教学目标的制定
5.4 学习情境设计
5.5 实施评价
5.6 教学体会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进新课程:论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 李家清,陈实,张丽英,陈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2]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2)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 陈昭君. 柳州师专学报. 2000(03)
[4]用建构主义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索[J]. 林炳伟.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0(05)
[5]建构主义的教学观[J]. 张榕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S1)
[6]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 高文. 外国教育资料. 1999(01)
[7]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J]. 高文. 外国教育资料. 1998(02)
[8]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 何克抗. 学科教育. 1998(03)
[9]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 陈琦,张建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01)
[10]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 高文. 外国教育资料. 1998(01)
硕士论文
[1]地理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及实践研究[D]. 沈石雯.云南师范大学 2005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 邹能超.江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6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9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