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环境的变迁与农耕技术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1-08-26 04:11
环境对农耕区域及其技术的形成有明显影响。除去社会生产关系因素,制约农耕技术的环境因素大体有气候、水资源、土地和土壤、植被以及人口环境,耕作技术处于多种环境因素的中心。中原地区的农业技术代表传统农业的技术发展水平,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技术水平及其发展程度是我们认识其分布规律的基础。这一基础形成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的积累,即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农业转变和一系列农耕理论与技术积累。适应中原地区这一时期环境的变化,农耕技术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程度逐步提高,实现方式逐渐具体。秦汉时期的气候变化,一般认为是前汉温暖湿润,后汉出现一定的变化。从农业技术和物候学的研究来看,大势如此,其间多有波动并伴有极端气候。气候条件及其变迁直接影响到农耕技术体系的形成并间接影响其他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秦汉时期中原的地表水资源相当丰富,且呈现出较大的由北向南递增的南北差异和区域特点,北部多沟渠,南部多陂塘。这种分布特点造成了精耕细作实现形式的差异,以及植被和人口的分布。秦汉之际中原地区森林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但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大面积农用耕地被开垦出来,自然植被被农业植被代替。中原地区是汉代人口重心之...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的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历史依据
1.3 学术回顾和文献综述
1.3.1 秦汉时期中原农业技术的研究
1.3.2 秦汉时期环境变迁的研究
1.3.3 区域农业和历史农业地理的相关研究
1.3.4 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点
1.8 基本概念
2 中原地区传统农业体系的确立
2.1 中原地区传统农业耕作体系建立的生产关系
2.2 中原地区的农业地理条件
2.3 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农业技术积累
3 秦汉中原地区耕作技术选择的环境变迁
3.1 传统农业天时观念的形成
3.2 秦汉时期的气候变迁
3.2.1 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
3.2.2 气候变化的技术影响
3.3 秦汉中原地区的水环境和水利条件
3.3.1 秦汉中原地区的水资源分布
3.3.2 秦汉中原地区的水利条件与秦汉农业技术
3.4 秦汉中原地区的土地资源和土壤研究
3.4.1 土地资源和土壤的构成及其对农耕技术的影响
3.4.2 秦汉中原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土壤类型
3.5 秦汉时期的生物环境及中原地区的植被作物分布
3.5.1 植被的环境价值
3.5.2 中原区域流域的植被与作物
3.6 汉代人口环境与农耕技术
3.6.1 汉代中原地区的人口环境
3.6.2 人口分布与耕作技术选择
3.6.3 人口迁移问题与技术传播
4 秦汉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水平
4.1 秦汉时期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体系
4.1.1 秦汉时期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体系的初成
4.1.2 秦汉时期中原传统精耕细作的表现:工具
4.2 精耕细作耕作技术体系的实现方式
4.2.1 土壤耕作法的发展
4.2.2 整地与中耕技术的发展
4.2.3 区田
4.3 农作制
5 区域农耕技术表现
5.1 两河区域
5.1.1 农业环境特点
5.1.2 农耕技术表现
5.2 梁宋区域
5.2.1 农业环境特点
5.2.2 农耕技术表现
5.3 南阳盆地
5.3.1 农业环境特点
5.3.2 农耕技术表现
5.4 颍汝地区
5.4.1 农业环境特点
5.4.2 农耕技术表现
6 环境与区域农耕技术选择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63516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的依据
1.2.1 理论依据
1.2.2 历史依据
1.3 学术回顾和文献综述
1.3.1 秦汉时期中原农业技术的研究
1.3.2 秦汉时期环境变迁的研究
1.3.3 区域农业和历史农业地理的相关研究
1.3.4 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点
1.8 基本概念
2 中原地区传统农业体系的确立
2.1 中原地区传统农业耕作体系建立的生产关系
2.2 中原地区的农业地理条件
2.3 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农业技术积累
3 秦汉中原地区耕作技术选择的环境变迁
3.1 传统农业天时观念的形成
3.2 秦汉时期的气候变迁
3.2.1 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
3.2.2 气候变化的技术影响
3.3 秦汉中原地区的水环境和水利条件
3.3.1 秦汉中原地区的水资源分布
3.3.2 秦汉中原地区的水利条件与秦汉农业技术
3.4 秦汉中原地区的土地资源和土壤研究
3.4.1 土地资源和土壤的构成及其对农耕技术的影响
3.4.2 秦汉中原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土壤类型
3.5 秦汉时期的生物环境及中原地区的植被作物分布
3.5.1 植被的环境价值
3.5.2 中原区域流域的植被与作物
3.6 汉代人口环境与农耕技术
3.6.1 汉代中原地区的人口环境
3.6.2 人口分布与耕作技术选择
3.6.3 人口迁移问题与技术传播
4 秦汉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水平
4.1 秦汉时期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体系
4.1.1 秦汉时期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体系的初成
4.1.2 秦汉时期中原传统精耕细作的表现:工具
4.2 精耕细作耕作技术体系的实现方式
4.2.1 土壤耕作法的发展
4.2.2 整地与中耕技术的发展
4.2.3 区田
4.3 农作制
5 区域农耕技术表现
5.1 两河区域
5.1.1 农业环境特点
5.1.2 农耕技术表现
5.2 梁宋区域
5.2.1 农业环境特点
5.2.2 农耕技术表现
5.3 南阳盆地
5.3.1 农业环境特点
5.3.2 农耕技术表现
5.4 颍汝地区
5.4.1 农业环境特点
5.4.2 农耕技术表现
6 环境与区域农耕技术选择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63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6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