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地开发潜力评价与区划研究 ——以江苏海滨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9 11:01
生态旅游地开发潜力的评价,是对旅游地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潜能的衡量,也对于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海滨地区的生态旅游地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实际,对这些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和区划,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深化生态旅游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利于确保江苏海滨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对于维护海滨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江苏沿海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对科学规划和开发我国生态旅游地,促进其旅游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与示范价值。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思路,并回顾国内外旅游地评价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区区域概况、研究数据资料和评价的技术路线。第三章对影响生态旅游地开发潜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并据此构建了生态旅游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选择3项指标层指标,8项因素层指标,39因子层指标,对各指标的含义进行阐述;并运用德尔非法(Delphi)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相...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行政区示意图
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A级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生态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筛选出研究区内100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具体分布如
价因子的权重对其进行叠加得出八大因素和三大指标的空间分异结果,再依据资源察赋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三大指标的作用分值和权重的基础上,进行叠加三大指标作用分值最后得到研究区域内各旅游地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图(见图4一5、图4一6).杜会经济状况c1资滋票从条件高低..颧︸派游开发条件图4一5八大因素和三大指标的空间分异图Fig·4一 5Valueofeightfaetorsandthreeindieesforeeotouristar.sintheseashoreareasofJiangs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 江涛,张天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6)
[2]基于遥感和GIS的景观尺度的区域生态健康评价——以海湾城市新区为例[J]. 陈鹏. 环境科学学报. 2007(10)
[3]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J]. 黄震方,黄金文,袁林旺,葛军连. 人文地理. 2007(05)
[4]福建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研究[J]. 庄晨辉,余希,李闽丽,张惠光,陈星. 林业资源管理. 2007(03)
[5]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灰色方法——以老子山风景区为例[J]. 汪侠,顾朝林,刘晋媛,梅虎. 地理研究. 2007(03)
[6]市域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方法探讨——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 陆玉麒,林康,张莉. 地理学报. 2007(04)
[7]创建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江苏淤泥质海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 葛云健,张忍顺,杨桂山. 资源科学. 2007(01)
[8]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 徐菲菲.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06)
[9]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 郑晓兴,孙铭,陈鹰,王祥荣. 生态学杂志. 2006(11)
[10]全形态Voronoi图在地市级旅游区划中的应用研究[J]. 耿协鹏,杨传勇.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丰生.中南林学院 2005
[2]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 陈焱.东北林业大学 2004
[3]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 何艺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4]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 黄震方.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7052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行政区示意图
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A级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生态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筛选出研究区内100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具体分布如
价因子的权重对其进行叠加得出八大因素和三大指标的空间分异结果,再依据资源察赋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三大指标的作用分值和权重的基础上,进行叠加三大指标作用分值最后得到研究区域内各旅游地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图(见图4一5、图4一6).杜会经济状况c1资滋票从条件高低..颧︸派游开发条件图4一5八大因素和三大指标的空间分异图Fig·4一 5Valueofeightfaetorsandthreeindieesforeeotouristar.sintheseashoreareasofJiangs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 江涛,张天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6)
[2]基于遥感和GIS的景观尺度的区域生态健康评价——以海湾城市新区为例[J]. 陈鹏. 环境科学学报. 2007(10)
[3]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J]. 黄震方,黄金文,袁林旺,葛军连. 人文地理. 2007(05)
[4]福建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研究[J]. 庄晨辉,余希,李闽丽,张惠光,陈星. 林业资源管理. 2007(03)
[5]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灰色方法——以老子山风景区为例[J]. 汪侠,顾朝林,刘晋媛,梅虎. 地理研究. 2007(03)
[6]市域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方法探讨——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J]. 陆玉麒,林康,张莉. 地理学报. 2007(04)
[7]创建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江苏淤泥质海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 葛云健,张忍顺,杨桂山. 资源科学. 2007(01)
[8]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 徐菲菲.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06)
[9]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 郑晓兴,孙铭,陈鹰,王祥荣. 生态学杂志. 2006(11)
[10]全形态Voronoi图在地市级旅游区划中的应用研究[J]. 耿协鹏,杨传勇.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李丰生.中南林学院 2005
[2]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 陈焱.东北林业大学 2004
[3]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 何艺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4]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 黄震方.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70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7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