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02:34
  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是广东传统民居文化乃至中国近代侨乡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生动展示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古今中西之争”文化背景下的侨乡文化演进图景。侨汇、侨房、侨眷是侨乡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形成侨乡民居文化的主要因素。本文借鉴文化地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以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为研究对象,划分出广府侨乡民居文化区,潮汕侨乡民居文化区和客家侨乡民居文化区,并就此展开比较研究。本文以建筑史学和建筑美学为理论基础,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及方法,通过田野调查获取案例素材,以交叉综合的理论研究方法,搭建研究框架,揭示基于侨乡独特的侨汇经济、社会结构、人文品格而形成的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探索近代时期的广东侨乡地区中经济、社会、人文动因要素与民居建筑文化活动之间复杂多变的互动关系。首先,近代广东侨乡侨汇经济是广大华侨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侨乡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近代广东侨乡的建设发展进程。近代广东侨乡的侨汇流向表征了侨乡聚落的分布情况。对应于侨汇资金汇兑网络结构,侨汇流向表现为近交通、近港口、近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而言,广府侨乡因商业联...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侨乡研究视野中的民居研究概述
        1.2.2 民居研究视野中的侨乡民居
        1.2.3 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研究述评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及其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目标
    1.5 小结
第二章 近代广东侨乡民居的文化成因与空间分布区划
    2.1 广东汉族民系文化的区划比较
        2.1.1 广府、潮汕、客家民系文化区
        2.1.2 广府、潮汕、客家民系文化比较
    2.2 宗族文化的民系区划比较
        2.2.1 宗族制度体系下的聚居传统
        2.2.2 传统民居表征的宗族结构要素比较
        2.2.3 传统聚落表征的宗族结构比较
    2.3 移民文化的民系区划比较
        2.3.1 华侨移民海外的传统及动因比较
        2.3.2 华侨移民的类型与收入比较
        2.3.3 海外侨居地的社情文化比较
        2.3.4 海外侨居地建筑文化比较
    2.4 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的空间区划
        2.4.1 广东侨乡的形成及分布
        2.4.2 广府、潮汕、客家民系侨乡民居文化区的划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侨乡侨汇经济的近代广东侨乡民居分布与建设比较
    3.1 侨汇流布表征侨乡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3.1.1 侨汇网络的建构
        3.1.2 侨乡聚落分布的共性特征
        3.1.3 侨乡聚落分布的个性特征
    3.2 侨汇波动影响下侨乡民居及聚落的阶段建设
        3.2.1 初兴发展期
        3.2.2 繁荣全盛期
        3.2.3 低潮衰落期
    3.3 侨汇利用不同导致侨乡民居建设模式差异
        3.3.1 侨汇的建设成就
        3.3.2 广府侨乡以合股经营模式为主导
        3.3.3 潮汕和客家侨乡以独资建设模式为主导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侨乡社会结构的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格局与功能比较
    4.1 侨乡社会关系网络扩张导致侨乡空间联系复杂化
        4.1.1 空间层次结构的多层级特征
        4.1.2 空间网络结点的多样性特征
        4.1.3 空间关系网络的多重性特征
    4.2 侨乡宗族结构加速分化促使民居格局差异演化
        4.2.1 广府:地缘关系主导下邻里街坊式格局的发展
        4.2.2 潮汕:侨商阶层崛起与多向度格局的发展
        4.2.3 客家:基于宗族关系与华侨身份建立民居组团
    4.3 华侨家庭变化影响居住功能演化
        4.3.1 家庭类型变化与居住功能的异国互动特征
        4.3.2 家庭结构变化与增强居住独立性的不同形式
        4.3.3 家庭社会功能变化与居住地点的差异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侨乡人文品格的近代广东侨乡民居形态与审美比较
    5.1 侨居地建筑文化推动侨乡民居形态演化的趋势
        5.1.1 材料技术革新改进
        5.1.2 建筑符号诠释运用
        5.1.3 空间形态渐进发展
        5.1.4 装饰语言中外结合
    5.2 中外文化交流的差异性导致民居形态演化方式不同
        5.2.1 中外文化交流的“势差”比较
        5.2.2 广府:中外文化的“交融式”融合
        5.2.3 潮汕:本土文化的“吸纳式”融合
        5.2.4 客家:外来文化的“嵌入式”融合
    5.3 侨乡文化精神不同导致近代广东侨乡民居审美特征差异
        5.3.1 广府:开放精神下侨乡民居的审美特征
        5.3.2 潮汕:双重性格下侨乡民居的审美特征
        5.3.3 客家:崇古心态下侨乡民居的审美特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本研究进行田野调查清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闽南与潮汕侨乡的中西建筑文化博弈[J]. 李岳川,肖磊.  小城镇建设. 2013(12)
[2]基于“消费型”特征的近代广府侨乡民居文化探析[J]. 郭焕宇,唐孝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3]近代粤闽华侨建筑审美心理描述[J]. 李岳川.  华中建筑. 2013(04)
[4]近年来广东侨乡研究述评[J]. 石坚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5]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J]. 陈春声,肖文评.  史学月刊. 2011(02)
[6]闽南近代洋楼民居与侨乡社会变迁[J]. 陈志宏,贺雅楠.  华中建筑. 2010(06)
[7]媲美徽州文书的跨国民间文献——五邑银信[J]. 刘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8]从银信看“开平碉楼与村落”[J]. 刘进.  中国档案. 2009(03)
[9]五邑 银信的缘起、特征及其档案文献价值[J]. 刘进.  广东档案. 2008(05)
[10]粤东客家山村的水客、侨批与侨乡社会——以民国时期大埔县百侯村为个案[J]. 肖文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D]. 薛颖.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外来建筑文化在岭南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 王瑜.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广东开平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D]. 于莉.浙江大学 2013
[4]近代广东四邑侨乡的城镇发展与形态研究[D]. 姜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潮州传统建筑木构彩画研究[D]. 郑红.华南理工大学 2012
[6]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 杨星星.华南理工大学 2011
[7]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D]. 张以红.华南理工大学 2011
[8]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D]. 任健强.华南理工大学 2011
[9]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 赖瑛.华南理工大学 2010
[10]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 张楠.天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广府文化背景下珠三角与桂东南传统村落形态比较研究[D]. 李宗倍.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梅州地区传统民居研究[D]. 汤晔.华南理工大学 2014
[3]梅州松口侨乡的社会变迁[D]. 刘敏.暨南大学 2014
[4]古村落生产性景观研究[D]. 郭筱蓓.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潮客之间:经济视野下的汀韩流域地方社会及族群互动(1860-1930)[D]. 林瀚.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近代广东侨乡房地产业与城镇发展研究(1862-1949)[D]. 胡乐伟.暨南大学 2011
[7]台山近代城乡建设发展研究(1854-1941)[D]. 何舸.华南理工大学 2009
[8]晚清华侨投资国内行业状况分析[D]. 刘桔红.厦门大学 2007
[9]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D]. 杜凡丁.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82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82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