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09:11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加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地名文化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是人类认知实践活动的产物,地名的出现与变迁展示着人类精神活动与文明的发生发展,因此,利用地名,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语言种类、社会活动、聚落部族等多方面内涵,是一种跨学科的文化现象。挖掘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名文化,就是不断挖掘古诗文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本论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1至6册古诗文中出现的地名为研究对象,统计、整理初中古诗文地名出现的频率、类型及地名的文化特征,分析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现状与问题成因,提出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策略,并对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进行反思,探寻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以期能够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切实的帮助。
【文章来源】: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2.语文课程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3.古诗文教学传承文化目标的弱化
(二)选题依据
1.理论价值
2.应用价值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关于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研究
2.关于古诗文教学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3.关于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古诗文与古诗文教学
2.地名与地名文化
3.地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理论基础
1.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传统
2.文化地理学理论
3.学习动机理论
二、地名的构成、分类及文化特征
(一)地名的构成与分类
(二)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统计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统计
2.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地名统计
(三)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分类
1.自然山水类
2.历史名城类
3.人物足迹类
4.名胜古迹类
(四)地名的文化特征
1.民族性
2.地域性
3.指向性
4.时代性
三、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教学问题及归因
(一)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2.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二)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归因分析
1.教材编排与把握
2.教学认识与评价
四、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目标
(二)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原则
1.把握全局原则
2.激发兴趣原则
3.分类施教原则
(三)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策略
1.自然山水类——研学旅行式
2.历史名城类——视频观赏式
3.人物足迹类——地图描述式
4.名胜古迹类——探索解说式
(四)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组织方式
1.兴趣拓展
2.专题教学
3.课程开发
五、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反思
(一)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方面
2.学校方面
3.学生方面
(二)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效果反思
1.教学内容的选择
2.教学方法的运用
3.评价方式的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传承访谈提纲
2.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传承调查问卷(教师卷)
3.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传承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4.部编本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地名
5.初中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模式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李白的游历及诗歌创作[J]. 杨晋. 文学教育(上). 2019(12)
[2]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实现高水平“微传播”[J]. 刘新业. 人民论坛. 2019(30)
[3]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内地名研究述评[J]. 纪小美,樊艳萍.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2)
[4]语文学科将走向学科融合——未来语文学科教学特点思考[J]. 李黎. 教书育人. 2019(04)
[5]教材研究框架的建构及使用——以语文教材为例[J]. 张心科,文艺,赵瑞萍.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1)
[6]关于地名文化的几点思考[J]. 高祝云. 传播力研究. 2018(35)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现状及开发路径探索[J]. 陈梦璇. 教学与管理. 2018(21)
[8]近代国内地名研究综述[J]. 顾永. 学理论. 2017(06)
[9]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的“部编本”语文教材[J]. 温小军. 课程教学研究. 2017(05)
[10]游历之风与元上都文学活动中心的形成[J]. 王双梅. 前沿. 2016(12)
博士论文
[1]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 俞明.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初中古诗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春霞.天水师范学院 2018
[2]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性研究[D]. 吴豹.南京师范大学 2017
[3]高中古诗文地名教学研究[D]. 代林君.贵州师范大学 2017
[4]时空分析法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 郭亦霖.广州大学 2017
[5]高中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研究[D]. 万菁.广州大学 2016
[6]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陈海燕.山东师范大学 2015
[7]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究[D]. 钱卫华.上海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9437
【文章来源】: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2.语文课程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3.古诗文教学传承文化目标的弱化
(二)选题依据
1.理论价值
2.应用价值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关于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研究
2.关于古诗文教学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3.关于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古诗文与古诗文教学
2.地名与地名文化
3.地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理论基础
1.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传统
2.文化地理学理论
3.学习动机理论
二、地名的构成、分类及文化特征
(一)地名的构成与分类
(二)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统计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统计
2.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地名统计
(三)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分类
1.自然山水类
2.历史名城类
3.人物足迹类
4.名胜古迹类
(四)地名的文化特征
1.民族性
2.地域性
3.指向性
4.时代性
三、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教学问题及归因
(一)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2.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二)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归因分析
1.教材编排与把握
2.教学认识与评价
四、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目标
(二)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原则
1.把握全局原则
2.激发兴趣原则
3.分类施教原则
(三)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策略
1.自然山水类——研学旅行式
2.历史名城类——视频观赏式
3.人物足迹类——地图描述式
4.名胜古迹类——探索解说式
(四)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组织方式
1.兴趣拓展
2.专题教学
3.课程开发
五、部编本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反思
(一)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方面
2.学校方面
3.学生方面
(二)初中古诗文地名文化教学的效果反思
1.教学内容的选择
2.教学方法的运用
3.评价方式的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传承访谈提纲
2.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传承调查问卷(教师卷)
3.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传承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4.部编本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地名
5.初中部编本语文教材结构模式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李白的游历及诗歌创作[J]. 杨晋. 文学教育(上). 2019(12)
[2]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实现高水平“微传播”[J]. 刘新业. 人民论坛. 2019(30)
[3]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内地名研究述评[J]. 纪小美,樊艳萍.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2)
[4]语文学科将走向学科融合——未来语文学科教学特点思考[J]. 李黎. 教书育人. 2019(04)
[5]教材研究框架的建构及使用——以语文教材为例[J]. 张心科,文艺,赵瑞萍.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1)
[6]关于地名文化的几点思考[J]. 高祝云. 传播力研究. 2018(35)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现状及开发路径探索[J]. 陈梦璇. 教学与管理. 2018(21)
[8]近代国内地名研究综述[J]. 顾永. 学理论. 2017(06)
[9]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的“部编本”语文教材[J]. 温小军. 课程教学研究. 2017(05)
[10]游历之风与元上都文学活动中心的形成[J]. 王双梅. 前沿. 2016(12)
博士论文
[1]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 俞明.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初中古诗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春霞.天水师范学院 2018
[2]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性研究[D]. 吴豹.南京师范大学 2017
[3]高中古诗文地名教学研究[D]. 代林君.贵州师范大学 2017
[4]时空分析法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 郭亦霖.广州大学 2017
[5]高中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研究[D]. 万菁.广州大学 2016
[6]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陈海燕.山东师范大学 2015
[7]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究[D]. 钱卫华.上海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19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1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