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辽宁东部山区传统满族村落景观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02:10
  辽宁东部山区是最早满族人生活繁衍的地方,是辽宁省主要满族分布地区,满族村落数量繁多且满族人口分布众多,至今为止仍有许多村落保持着原有的传统而生活在此地区。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探讨辽宁东部山区的传统满族村落景观的形成机制;并且探索传统满族村落在当代社会经济环境下应当如何适应,为结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辽宁东部山区传统满族村落景观从“形成期(先秦—辽金)——发展期(北宋—明末)——繁盛期(清初—民国)——异化发展期(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村落的空间景观、环境景观、建筑景观、人群活动景观在每个时期的景观形成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形成期呈现出亲近自然的景观特征、发展期呈现多文化融合的特征、繁盛期呈现出成熟完善的景观特征、异化发展期呈现出缺失特色的景观特征。(2)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村落景观如何形成发展的变化进行分析,从时间轴上,在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繁盛期、异化发展期四个时期,自然地理在每个时期都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政治经济技术是决定村落景观发展...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宁东部山区传统满族村落景观形成机制研究


辽宁东部山区满族聚居分布图(来源:自绘)

分布图,满族,村落,来源


第二章辽宁东部山区传统满族村落概况18图2-2辽宁东部山区选择研究满族村落分布图(来源:自绘)Fig.2-2StudyonthedistributionofManchuvillagesinthemountainousareasofeasternLiaoning(2)调研范围及内容笔者在查阅传统村落的相关资料与文献了解满族村落历史的同时,分别进行了5次实地调研,结合所了解的资料与实地考察结果进行传统满族村落景观的研究分析。调研内容主要依据满族村落景观的构成要素:空间景观作为村落景观的自然基础,环境景观包括了9个调研村落周边所有整体地形地貌气候、村落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周边用地等,建筑景观是传统满族村落景观的核心,人群活动是人文景观的重要体现;研究还包括对选定9个村落的基本社会情况,在对村中干部和老者的访问中得知村落的大概形成年代、村落户数以及满族人口的比例,村内目前主要姓氏,以及村民们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等等。这些村子中,有的村落大都是满族人,有一些村子由于人口稀少并且有村民搬走,村中满族比例只能达到70%左右。(如表2-2)表2-2选择传统满族村落基本社会情况统计表Table2-2SelectthebasicsocialsituationstatisticsoftraditionalManchuvillages村名地理位置建村年代满族人口比例(%)主要姓氏腰站村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明末清初97镶蓝旗肇姓泥塔村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清后期88正黄旗金氏

景观图,村落,满族,景观


第二章辽宁东部山区传统满族村落概况20图2-3辽宁东部山区传统满族村落山水格局景观(来源:自摄)Fig.2-3LandscapepatternoftraditionalManchuvillagesintheeasternmountainousareasofLiaoning(2)道路空间景观道路空间景观是村落中重要的活动空间景观,人们的日常居住生活、邻里间的交往、人群活动交流都离不开道路与街巷,是村落景观生活的重要发生地,体现了传统满族村落景观浓浓的生活气息。通常道路空间是通过两边的建筑群体围合出来,在辽宁东部山区的传统满族村落,受到地形的影响,空间道路景观趋近于蜿蜒曲折,结合地势而现(如图2-4)。图2-4辽宁东部山区传统满族村落道路景观(来源:自摄)Fig.2-4TraditionalManchuvillageroadlandscapeintheeasternmountainousareasofLiaoning2.3.2环境景观环境指的是村落周边的山川、河流、农田、树林和村落内部的农田、水渠、绿化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景观基底。在景观的形成过程中,环境景观逐渐地融入到了村落的整体景观中,与其他各要素相互交融,不可分割。本文所探讨的环境景观为农田景观和绿化景观两种环境景观。(1)农田景观农田景观是传统满族村落具有特色的景观之一(如图2-5)。辽宁东部山区资源丰富,水系发达,传统满族村落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以农耕。村民耕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村落周边农田,布局形式一般多随着道路的方向而种植;一种是院落农田,布局形式取决于院落的大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解析[J]. 彭璐璐,彭宾.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10)
[2]传统村落建筑遗存保护策略探析——以东梓关村为例[J]. 闵颜,张愚.  设计. 2018(05)
[3]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造技术文化地理研究[J]. 周立军,王艳,周天夫.  城市建筑. 2017(23)
[4]对传统村落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思考[J]. 朱良文.  南方建筑. 2017(01)
[5]云南大理牛街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J]. 窦晓乐,房淑娟,刘欣,苏金乐.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1)
[6]《满文老档》所见满族早期祭天礼俗考[J]. 徐栋梁,史丽.  满族研究. 2016(03)
[7]中国萨满教现状与发展态势[J]. 色音.  西北民族研究. 2015(01)
[8]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 胡燕,陈晟,曹玮,曹昌智.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1)
[9]中国乡村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与使命[J]. 张孝德.  经济研究参考. 2013(22)
[10]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J]. 王小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博士论文
[1]东北民居空间演绎研究[D]. 刘治龙.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自组织美学情境下的东北满族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D]. 姜欢笑.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北方满族民居历史环境景观分析与保护[D]. 韩沫.东北师范大学 2014
[4]满族居住形态的建筑人类学解读[D]. 冬利.中央民族大学 2012
[5]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 郭晓东.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东北满族民居再认识[D]. 乔琳.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及聚落空间生态经验研究[D]. 赵计帆.吉林建筑大学 2016
[3]东北地区朝鲜民族民居与家具特征的研究[D]. 王乐.东北林业大学 2012
[4]东北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D]. 杨丹.东北师范大学 2009
[5]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研究[D]. 李同予.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D]. 卢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3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23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