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的地理学使命与人地系统耦合路径
发布时间:2021-10-12 16:57
美丽中国是一个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强大富裕、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强国。建设美丽中国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实践和国家样板,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的重要手段。地理学作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交叉应用学科,其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家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筑造美好家园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率先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地理学倡导的人地系统耦合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石,地理学的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是美丽中国建设与调控人地关系的实践手段,地理学的复杂系统模拟和优化方法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路径选择提供了科学工具,综合地理区划是因地制宜地建设美丽中国的分区基础。地理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路径包括: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和人地耦合试验示范;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动态评估与人地耦合监测;编制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路线图与"十四五"规划行动方案;树立美丽国土观,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充分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地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区划,建设好美丽城市群和美丽公园群;先行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样板试...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6)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美丽中国建设的全球责任和国家战略要义
1.1 联合国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国家样板
1.2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成效的定量检验
1.3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的重要手段
2 美丽中国建设的地理学使命与责任
2.1 地理学家应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2.2 人地系统耦合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石
2.3 综合地理区划为因地制宜地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分区基础
2.4 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差异性分析是美丽中国建设质量诊断的重要手段
2.5 地理学的综合集成与模拟优化方法为美丽中国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了科学工具
3 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调控路径
3.1 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和人地系统耦合试验示范
3.2 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动态评估与人地系统耦合监测
3.3 编制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路线图与“十四五”规划行动方案
3.4 树立美丽国土观,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充分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3.5 因地制宜地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区划,建好美丽城市群和美丽公园群
3.6 先行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样板试点,总结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模式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地理“耦合”实现地理“集成”[J]. 宋长青,程昌秀,杨晓帆,叶思菁,高培超. 地理学报. 2020(01)
[2]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 陈明星,梁龙武,王振波,张文忠,余建辉,梁宜. 地理学报. 2019(12)
[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及耦合器调控[J]. 方创琳,崔学刚,梁龙武. 地理学报. 2019(12)
[4]美丽中国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高卿,骆华松,王振波,宋金平.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7)
[5]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ansion of 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eco-environment: Case study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J]. Chuanglin FANG,Qian GAO,Xiaolei ZHANG,Weiguo CHE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9(09)
[6]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J]. 方创琳,王振波,刘海猛. 地理学报. 2019(04)
[7]面向SDGs的美丽中国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 高峰,赵雪雁,宋晓谕,王宝,王鹏龙,牛艺博,王伟军,黄春林. 地球科学进展. 2019(03)
[8]关于美丽中国体系建构的思考[J]. 邓伟,宋雪茜. 自然杂志. 2018(06)
[9]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J]. 黄贤金.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10]“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J]. 樊杰. 地理学报. 2018(04)
本文编号:3432965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6)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美丽中国建设的全球责任和国家战略要义
1.1 联合国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国家样板
1.2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成效的定量检验
1.3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的重要手段
2 美丽中国建设的地理学使命与责任
2.1 地理学家应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2.2 人地系统耦合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石
2.3 综合地理区划为因地制宜地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分区基础
2.4 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差异性分析是美丽中国建设质量诊断的重要手段
2.5 地理学的综合集成与模拟优化方法为美丽中国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了科学工具
3 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调控路径
3.1 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科技攻关和人地系统耦合试验示范
3.2 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动态评估与人地系统耦合监测
3.3 编制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路线图与“十四五”规划行动方案
3.4 树立美丽国土观,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充分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3.5 因地制宜地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区划,建好美丽城市群和美丽公园群
3.6 先行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样板试点,总结美丽中国建设的人地系统耦合模式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解地理“耦合”实现地理“集成”[J]. 宋长青,程昌秀,杨晓帆,叶思菁,高培超. 地理学报. 2020(01)
[2]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 陈明星,梁龙武,王振波,张文忠,余建辉,梁宜. 地理学报. 2019(12)
[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及耦合器调控[J]. 方创琳,崔学刚,梁龙武. 地理学报. 2019(12)
[4]美丽中国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高卿,骆华松,王振波,宋金平.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7)
[5]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ansion of 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eco-environment: Case study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J]. Chuanglin FANG,Qian GAO,Xiaolei ZHANG,Weiguo CHE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9(09)
[6]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案探索[J]. 方创琳,王振波,刘海猛. 地理学报. 2019(04)
[7]面向SDGs的美丽中国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 高峰,赵雪雁,宋晓谕,王宝,王鹏龙,牛艺博,王伟军,黄春林. 地球科学进展. 2019(03)
[8]关于美丽中国体系建构的思考[J]. 邓伟,宋雪茜. 自然杂志. 2018(06)
[9]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J]. 黄贤金.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10]“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J]. 樊杰. 地理学报. 2018(04)
本文编号:3432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3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