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日本窃取钓鱼岛列屿的历史经纬

发布时间:2017-05-03 22:03

  本文关键词:日本窃取钓鱼岛列屿的历史经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钓鱼岛列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它由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实施管辖。明清时期中国官私方文献记载中,都将其明确地记述在中国疆域之内,并且得到当时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中国、琉球、日本和西方的1880年以前的地图在绘制钓鱼岛列屿时,都清楚无误地将钓鱼岛列屿划归为中国版图之内,并无异议。然而随着日本侵略扩张野心的膨胀和对琉球王国的吞并,钓鱼岛列屿在1880年-1895年之间日本绘制的地图中,逐渐出现了与以往相比明显的不同。如以抽象符号代替岛屿原有形状,且不标注名称;或者张冠李戴将其他岛屿名称写在原有钓鱼岛列屿各岛之上;或者认为其是无人岛,干脆写上“新名字”。除了日本在地图上动了手脚之外,此时的日本为了配合其窃土行为,还暗自进行了多次所谓“调查”。但是由于日本深知钓鱼岛列屿是中国领土的事实,并没敢轻举妄动。直到钓鱼岛列屿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窃取后,日本在其所绘制的地图中才更加明显地暴露出其觊觎之心和占有之欲,对岛屿进行重新命名,,并且对于此处海域进行重新划分,也同时赋予了新名字。 本文主要基于1945年以前的地图史料和文字史料对钓鱼岛列屿的史地问题进行考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日琉以及西方地图及文字资料关于钓鱼岛列屿的位置、所属、以及记载的名称进行辨析,找寻钓鱼岛列屿各岛屿名称的历史源头,从地图这个侧面来呈现历史的本来面貌,进而夯实钓鱼岛列屿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史实基础。
【关键词】:钓鱼岛列屿 地图 日本 窃土历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928.6;K248;K3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0. 绪论8-11
  • 0.1 钓鱼岛列屿问题的缘起8
  • 0.2 研究现状、目的及意义8-11
  • 1. 中国和琉球早期对于钓鱼岛列屿的认知11-26
  • 1.1 中国古籍对钓鱼岛列屿的记载11-20
  • 1.1.1 《顺风相送》关于钓鱼岛列屿的记载11
  • 1.1.2 明清官方文献关于钓鱼岛列屿的记录11-16
  • 1.1.3 明清私人著作关于钓鱼岛列屿的记载16-20
  • 1.2 中国和琉球古代地图对于钓鱼岛列屿的认知20-26
  • 1.2.1 明清时期中国人所绘钓鱼岛列屿地图20-23
  • 1.2.2 甲午战前琉球近代地图对钓鱼岛列屿的标注23-26
  • 2. 从地图看日本近代窃取钓鱼岛列屿的经纬26-43
  • 2.1 1880年以前日本及西方国家对钓鱼岛列屿的认知26-38
  • 2.1.1 1880年以前日本对钓鱼岛列屿的认知26-33
  • 2.1.2 西方国家地图对钓鱼岛列屿的标注33-38
  • 2.2 1881-1895年曰本的图谋38-43
  • 2.2.1 日本地图暗藏的窃土野心38-39
  • 2.2.2 日本明治政府和民间对钓鱼岛列屿的行动39-43
  • 3. 日本窃取钓鱼岛列屿后的活动(1895年-1945年)43-49
  • 3.1 日本窃取钓鱼岛列屿后所绘地图的变化43-47
  • 3.2 日本的阴谋与外交活动47-49
  • 4.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表53-57
  • 附图57-134
  • 致谢134-135
  • 个人简历135
  • 发表的学术论文1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定国;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岂容篡改[J];地图;2004年01期

2 何慈毅;从几则历史资料看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J];东南文化;1993年01期

3 姚柏林;钓鱼岛主权溯考[J];国防;2004年05期

4 司徒尚纪;关于钓鱼岛群岛历史地理的若干问题[J];岭南文史;1997年01期

5 李强;从《自奉天至广东海域图》谈钓鱼岛属权[J];历史档案;2004年04期

6 米庆余;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考——从明代陈侃《使琉球录》谈起[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7 峻巍;钓鱼岛古来属中国[J];海内与海外;1996年10期

8 刘江永;论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J];日本学刊;1996年06期

9 王春良;略论钓鱼岛列岛是中国固有领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王乃昂,杨淑华,蔡为民;略论中日钓鱼诸岛之争[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日本窃取钓鱼岛列屿的历史经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3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