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多维分析
本文关键词:清代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多维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吉林城与宁古塔城是吉林将军辖区内的两座重要城镇。有清一代吉林城与宁古塔城在空间关系演变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宁古塔城在清代前期是清廷在边外设置的唯一一个军事重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宁古塔的腹地城市纷纷兴起,作为后起之秀的吉林城无论从地理环境还是政治经济等条件均优于宁古塔城,因而在清中期之后吉林城的发展超越了宁古塔城,宁古塔则在相对发展中衰落了。晚清时期局势的变迁又使宁古塔城迎来了又一次发展契机,然而在晚清时宁古塔受到来自内外的双重压力,且由于宁古塔在晚清时期始终处于吉林城的外围城市的处境中发展,所以宁古塔城不可能得到尽善尽美的发展。晚清局势的变迁引发的另外一个变化是改变了传统的沿驿路交通网分布的城市格局,城市的分布与发展开始重点依赖于铁路交通网。因此,吉林城与宁古塔城的地位双双下滑。而与此同时,其外围城市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有清一代吉林、宁古塔两城在地理环境、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人口、文化等方面演变的分析,探究两城在清代空间关系演变过程中的原因,分析两城空间关系演变对今天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启发。使今天吉林、宁古塔(今天名为宁安)两城能深入挖掘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点滴,使影响城市空间关系的因子得到优化组合。
【关键词】:吉林城 宁古塔城 空间关系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92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 选题依据8-9
- (二) 研究思路和框架9-10
- (三) 研究意义10-12
- 一、地理环境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12-19
- (一) 吉林、宁古塔两城的地理环境比较分析12-15
- 1、吉林、宁古塔两城的地形地貌12-13
- 2、吉林、宁古塔两城的水文特征13-14
- 3、宁古塔、吉林两城的土壤植被及生物资源14-15
- (二) 地理环境变化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15-19
- 1、气候波动与水旱灾害15-16
- 2、森林资源的变迁16-19
- 二、政治军事因素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19-24
- (一) 清初政策倾向使吉林、宁古塔两城共同成为边外重镇19-20
- 1、清初对宁古塔的经营19-20
- 2、清初对吉林城的经营20
- (二) 清中叶吉林城发展超越宁古塔城的政治原因分析20-21
- (三) 晚清严峻军事环境下的吉林、宁古塔两城的空间关系21-24
- 三、经济因素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24-31
- (一) 吉林、宁古塔两城的商业经济面貌24-27
- 1、土贡情况24-25
- 2、民间贸易25-27
- (二) 吉林、宁古塔两城及其腹地城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概况27-29
- (三) 晚清时期外来势力的渗透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经济发展的冲击29-31
- 四、交通网的形成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31-38
- (一) 驿路交通体系的建立31-33
- 1、以吉林城为中心开辟的驿路31-32
- 2、以宁古塔城为中心开辟的驿路32-33
- (二) 水路的概况33-35
- 1、吉林城的水路概况33-34
- 2、宁古塔城的水路概况34
- 3、冰雪交通情况34-35
- (三) 铁路发展概况35-36
- (四) 交通网与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的演变36-38
- 五、人口因素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38-44
- (一) 人口的空间迁移与分布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38-40
- 1、人口的迁移38-39
- 2、人口的分布39-40
- (二) 人口的构成对城市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40-44
- 1、城市人口的职业构成40-42
- 2、城市人口的民族构成42-44
- 六、地域文化对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44-53
- (一) 吉林与宁古塔两城的社会文化空间44-51
- 1、宁古塔的流人文化44-46
- 2、吉林城的商业文化46
- 3、吉林、宁古塔两城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概况46-48
- 4、吉林、宁古塔两城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48-50
- 5、皇帝巡幸之城——吉林城50-51
- (二) 吉林、宁古塔两城文化空间的关联51-53
- 1、吉林、宁古塔地域文化的关联51
- 2、宗教信仰与民俗民风对城市文化空间的整合51-53
- 结语53-58
- (一) 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原因53-54
- (二) 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对两城今天发展的启示54-56
- (三) 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对城市文化精神构建的启示56-58
- 参考文献58-64
- 附录64-72
- 后记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澎田;刁书仁;;吉林船厂考略[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2 孟东风,侯雁飞;功勋卓著的宁古塔将军巴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陈陶然;;吉林城的兴建与东北亚局势的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春霞,东青;清初宁古塔流人对渤海上京城遗址的调查与著录[J];北方文物;1995年04期
5 王景泽;清前期经营东北的军事战略失误[J];北方文物;1997年02期
6 张大伟;吉林与宁古塔[J];北方文物;1999年03期
7 智喜君;有关东北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2000年02期
8 吴贻永;城市发展的关键——城市文化[J];城市问题;2000年05期
9 刘信;城市发展与城市地名的演变——兼议石家庄城市地名特征[J];城市问题;1998年06期
10 付宝仁;;从北山古寺庙群的供祀格局看吉林地区满汉交融的宗教、文化特色[J];东北史地;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宾娜;刘佳丽;;吉林城兴建发展与区位交通的历史地理考察[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先芝;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佳丽;吉林城的兴建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秦晓霞;近现代吉林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1881-1980)[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艾凤巍;长春市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大伟;吉林市近现代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多维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