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行动纲领,已经深入到包括建设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实践者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协调建设与环境、地域条件与社会发展等矛盾,深入探索可持续的新型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模式。这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从地域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找到乡村聚落生成、演变、发展的规律。良好的乡村建设从政策、规划、设计、实施到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从地域特点出发,以审慎、明晰的思路来应对各种挑战。本研究是以地理学的视角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整理和分析自然地理因素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结合当前人居建设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果,将融合地域特征的人居形式现状研究转化为科学认识人居与环境关系的营建思路与方法。 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浙北地区乡村的营建状况,提出了以自然地理视角研究和分析乡村聚落建设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论文从系统论、拓扑几何学、分形学等相关理论获得启发,通过对乡村地理条件尤其是地形地貌特征的分析与梳理,寻找自然环境与乡村聚落互动发展的机制。另外,通过社会学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从聚落生活层面探索聚落环境各影响因子对乡村聚落空间的作用。 在此理论框架下,作者选取湖州长兴新农村建设的案例,从多个方面入手,探讨新时期农村改造、新村建设的营建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以期完善乡村建设中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和,为进一步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乡村聚落 地理单元 人居单元 形态拓扑 营建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928.5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37
- 1.1 研究背景13-22
- 1.1.1 课题的缘起13-19
- 1.1.2 可持续发展与乡树人居发展19-20
- 1.1.3 已有实践的不足20-22
- 1.2 以往研究22-32
- 1.2.1 不同视角的乡村研究22-29
- 1.2.2 以往研究的综述29-31
- 1.2.3 问题思考与研究定位31-32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2-35
- 1.3.1 研究内容32
- 1.3.2 研究方法32-34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34-35
- 1.3.4 研究的创新点35
- 1.4 本章小结35-37
- 2 地理学视角下的乡村聚落体系建构37-59
- 2.1 地理学与人居37-44
- 2.1.1 自然地理38-39
- 2.1.2 人文地理39-42
- 2.1.3 人居与聚落42-43
- 2.1.4 地理学与聚落研究43-44
- 2.2 系统论视角下的人居44-47
- 2.2.1 系统论原理44-46
- 2.2.2 系统工程方法46-47
- 2.3 聚落形态的拓扑学理论47-52
- 2.3.1 拓扑学的几何原理47-48
- 2.3.2 拓扑学理论对聚落研究的启示48-50
- 2.3.3 聚落形态的拓扑学分斩50-52
- 2.4 基本人居单元的概念和特征52-58
- 2.4.1 基本人居单元的概念53-56
- 2.4.2 基本人居单元的特征56-58
- 2.5 本章小结58-59
- 3 地理环境与浙北乡村聚落59-81
- 3.1 浙北乡村状况59-60
- 3.1.1 浙江乡村的社会发展优势59
- 3.1.2 浙北地区乡村状况59-60
- 3.2 浙北地理特点60-66
- 3.2.1 浙北地区的基本地理环境60-63
- 3.2.2 浙北地区的地理特征63-66
- 3.3 气候地理分区66-69
- 3.4 乡村基本人居单元分析69-79
- 3.4.1 乡村聚落与人居单元69-72
- 3.4.2 浙北乡村基本人居单元的分析研究72-79
- 3.5 本章小结79-81
- 4 浙北乡村聚落的拓扑分析81-111
- 4.1 乡村空间拓扑分析的系统原理81-84
- 4.1.1 聚落空间系统的自组织性81-82
- 4.1.2 乡村聚落的空间拓扑82-84
- 4.2 拓扑分析的方法84-85
- 4.2.1 空间拓扑分析法84-85
- 4.2.2 拓扑要素与拓扑关系85
- 4.3 空间句法参数与模型85-88
- 4.3.1 空间句法参数85-87
- 4.3.2 空间句法模型87-88
- 4.4 浙北乡村空间句法分析88-100
- 4.4.1 研究对象的选择88-90
- 4.4.2 长兴乡村布局与拓扑空间90-91
- 4.4.3 句法分析及变量的检验91-93
- 4.4.4 乡村布局拓扑空间整体关系93-98
- 4.4.5 乡村拓扑空间区域特征98-100
- 4.5 乡村布局拓扑结构的的内涵100-109
- 4.5.1 乡村布局拓扑结构与聚落形态分析100-106
- 4.5.2 乡村布局的句法拓扑与功能106-109
- 4.5.3 乡村聚落拓扑的空间和功能结构109
- 4.6 本章小结109-111
- 5 乡村聚落生活与空间结构111-141
- 5.1 乡村生活人居满意度调查与统计方法111-113
- 5.2 乡村生活满意度调查113-116
- 5.2.1 调查影响因子的确定113-114
- 5.2.2 乡村公共产品供给114-115
- 5.2.3 乡村产业模式115-116
- 5.2.4 乡村自然地理条件116
- 5.3 乡村居住满意度调查116-123
- 5.3.1 调查对象的选择116-117
- 5.3.2 面对面的调查方式117-118
- 5.3.3 调查数据的整理118-123
- 5.4 乡村聚落布局与居住主观评价123-134
- 5.4.1 乡村聚落空间的生活含义123-126
- 5.4.2 乡村空间与主观评价分析126-134
- 5.5 乡村生活主观评价与空间结构分析134-138
- 5.5.1 地统计分析方法134-135
- 5.5.2 主观评价的聚落距离分析135-138
- 5.5.3 乡村空间结构与主观评价关系的差异性138
- 5.6 本章小结138-141
- 6 浙北乡村民居的气候应对141-171
- 6.1 浙北乡村民居的热环境分析141-147
- 6.1.1 浙北地区热环境分析141-146
- 6.1.2 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146-147
- 6.2 乡村民居的风环境分析147-151
- 6.2.1 区域风环境147-148
- 6.2.2 地形对浙北风气候的影响148-151
- 6.3 乡村民居的体型分析151-158
- 6.3.1 体形系数的定义151-152
- 6.3.2 民居的体型系数及其影响152-157
- 6.3.3 民居体形系数分析的总结157-158
- 6.4 乡村民居的自然通风158-164
- 6.4.1 自然通风的作用158-159
- 6.4.2 自然通风的类别159-162
- 6.4.3 浙北乡村民居基本通风模式162-164
- 6.5.浙北地区民居室内环境测量及分析164-169
- 6.5.1 测量对象的选择164-165
- 6.5.2 荻港村民居室内环境测量和分析165-167
- 6.5.3 顾渚村民居室内环境测量和分析167-168
- 6.5.4 不同区域居民热舒适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168-169
- 6.6 本章小结169-171
- 7 实证研究171-193
- 7.1 案例的选取缘由171-172
- 7.2 案例分类原则与分析方法172-173
- 7.2.1 案例的分类172
- 7.2.2 案例的分析方法172-173
- 7.3 地理形态对住居生活的影响173-178
- 7.3.1 水系的影响173-175
- 7.3.2 地形地势的影响175-177
- 7.3.3 新村设计中的对策选择177-178
- 7.4 案例的分析178-191
- 7.4.1 平原水乡(南石桥村)178-183
- 7.4.2 河谷平原村(施家村与庄里村)183-187
- 7.4.3 山地丘陵村(东川村)187-191
- 7.5 本章小结191-193
- 结论193-197
- 参考文献197-205
- 附录20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查晓鸣;杨剑;;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演进分析[J];四川建筑;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高峻;基于汶川地震重建的农居建造范式及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林涛;浙北乡村集聚化及其聚落空间演进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焕;舟山群岛人居单元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宗炎;浙北地区乡村住居空间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钱振澜;“基本生活单元”概念下的浙北农村社区空间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晏雪晴;张谷英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罗琼;祭祀行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形成的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丰燕;基于传统环境伦理观的现代乡村营建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邓春雁;我国当代农业村庄营建基础的类型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7 张运思;基于空间价值观的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8 马奇达;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