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国人文纪录片(1990-2019)中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1-11-16 10:35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中国纪录片领域“新纪录片运动”的发起,中国纪录片创作领域的“人文”意识开始生根发芽,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前的专题片形式,其人文精神的觉醒体现在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平等关照,对个体内心世界的开掘探索,对精神道义和社会责任的彰显。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浪潮带来的市场改革、商品经济、人口流动等因素,令中国的城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和异质性,城市社会便成为人文纪录片所关注的重要地理、历史、社会关系的样本。究竟以什么样的视角去探究人文纪录片对于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建构,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角理解城市空间。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哲学、社会学等领域涌起的“空间转向”思潮下,列斐伏尔把空间看作社会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强调空间是在历史发展中生产出来的,开辟了空间“三元辨证法”的全新视野,爱德华·索亚将列斐伏尔的空间思想继承和发展为“第三空间”认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辩证且开放的认知城市空间的框架。“空间转向”思潮的理论背景下,本文选取中国当代城市题材人文纪录片(1990-2019)为对象进行文本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人文纪录片(1990-2019)中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建构


图4.1纪录片《消失的建筑》对北宋通天塔的还原??城市的历史标志物除了具有凯文?林奇所认为的地理上的识别价值,还象征??民族符号在城市空间中的变迁

功能图,纪录片,园林,现代性


园六纪》拍??摄制作历时一年,全片素材长达5000分钟,进行了大量的史料和调研工作,行??程遍及苏州、北京、上海、杭州、承德、扬州等地,采访对象30余人。纪录片??先从吴文化的大背景入手,分别以理水、掇山、住宅、庭院、花木经营及园林兴??衰等为主题,对江南的园林历史、园林理论、园林赏析与园林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苏园六纪》作为一部阐释我国江南地方空间的纪录片,完整、翔??实的展现了以江南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园林艺术,其审美境界和文化品格是??人文纪录片中的典范。??图4.2纪录片《苏园六纪》中的苏州园林??我们发现,城市标志物在纪录片中要么主要承担它的历史文化功能;要么主??要承担它的现代性社会识别功能。现代化的城市标志物意象在《辉煌中国》、《超??级工程》等快节奏的城市建设纪录片中进行了散点化的呈现,在第五章中我们将??其归属为城市空间的代表性符号框架进行详述。??4.2.2基于路径和节点的城市意象表达??道路组成了城市综合体中最常见、可能的运动线路网络,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隧道或是铁路线,具备连续性、可识别性、方向性等特点,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它负责空间的秩序、交通的流线、城市的伸展,相当于城市的主动??脉并将其分割,其他的环境元素往往沿着道路展开布局,与之密切相关,道路是??城市整体赖以组织的最有效手段。??节点可以是交通道路的连接点或交叉点,也可以是某些特征的集中点,节点??的连接集结功能使它成为该区域的核心,比如古时的村镇都是以广场为中心,其??他建筑物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城市节点体现了城市的共享、连接、汇聚作用,??48??

影像,纪录电影,长安街


的、交替的、变迁的、流动性的段落结构n〇〇]。??电视纪录片《长安街》同样以时间为基本线索,与纪录影片不同的是,电视??纪录片以一众标志物的崛起为基本架构:1949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59年北??京的几大公共建筑物、艰苦岁月中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工程、东长安街上百货大??楼、全聚德烤鸭店、北京饭店的成立与发展、天安门广抄…这些长安街上的地??标建筑刻写了属于人民的光阴故事,也承载了宏大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关于??长安街的个体记忆自然地融入了集体记忆的时空流变。??■r?:??图4.3纪录电影《长安街》??本雅明曾经把“漫游”城市街道作为感知和体验城市空间的方式,1822年??之后的15年间,巴黎通过内城街道或“通道”上搭设玻璃雨棚的方法,兴建了??大约三十条豪华的拱廊步行街。本雅明把这些街道看作是真正的现代城市空间,??他试图界定拱廊街的使用者,并对他们与这些空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考察人与街道的关系就是考察个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社会空间是??以人的生产、生活活动为主体而组织与运行的,空间生产的过程即人作用于空间??的过程,所幸这些人文纪录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可供我们思辨的影像资料,我??们才得以考察个人的文化和历史身份如何被铭刻在空间中。??在2000年以来的人文纪录片中,作为城市路径、节点的火车站、铁路成为??了创作者观察空间与个体的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如前文所述,由于火车(铁路)??与城市现代性源起之间的密切联系,铁路和火车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和乡土??一一远方对立关系的隐喻,在诸多人文纪录片中成为书写城市的一个重要视点。??5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空间的关系性与历史性——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J]. 张一兵.  山东社会科学. 2019(10)
[2]性别空间的重构及其共同体想象[J]. 王华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3]迈向全球空间正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空间意蕴[J]. 左路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福柯论“医院空间”的政治权力运作[J]. 莫伟民.  学术月刊. 2019(05)
[5]时间流、场景化和沉浸感:观察式纪录片《三日为期》的样态考察[J]. 张卓,张斌.  当代电视. 2019(05)
[6]消费空间的地方化与商品化生活世界——基于当代城市生存空间变迁的考察[J]. 任政.  学术界. 2019(03)
[7]空间与媒介:电影艺术中未来城市的诗意性表达[J]. 刘晓希.  当代电影. 2018(09)
[8]体验式文化展演的空间生产与记忆建构——以《又见敦煌》为例[J]. 唐元.  艺术百家. 2018(03)
[9]城市人类学再思: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三元关系、空间视角与当下都市实践[J]. 林叶.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3)
[10]大卫·哈维城市空间正义思想及对中国的现实启示[J]. 赵津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博士论文
[1]瓦解与重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形象的书写(1999-2011)[D]. 李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媒介.空间.记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与审美研究(1988-2012)[D]. 严晓蓉.浙江大学 2014
[3]纪实影像中的中国乡村[D]. 熊琦.复旦大学 2014
[4]“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 罗锋.复旦大学 2011
[5]媒介之城[D]. 方玲玲.浙江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列斐伏尔关于消费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研究[D]. 王博慧.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当代底层叙事研究[D]. 杨淋麟.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远方的家》系列纪录片中的城市意象研究[D]. 张进.西北师范大学 2013
[4]影像中的城市与拆迁:上海工人新村的故事[D]. 邱悦.复旦大学 2013
[5]21世纪以来我国人文历史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探析[D]. 颜辉.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当她们用摄像机写作:新纪录运动以来女性主义纪录片研究[D]. 周思帆.复旦大学 2011
[7]精英与大众的博弈[D]. 李伯宇.南昌大学 2010
[8]媒体与社会空间生产关系研究[D]. 刘敬华.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98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98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