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汴河与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07:48
汴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北宋时期,汴河是其立国之本,在政治、经济、交通及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汴河还是连接北宋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交通要道。正是由于汴河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大量文人官员来往于汴河之上,留下了很多与汴河有关的诗歌,文章通过对汴河与北宋诗歌进行关系研究,试图探讨汴河与诗歌的互动关系。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是对汴河流变和自然人文风貌进行介绍。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对汴河的开凿与经营进行梳理,并对汉魏汴河与唐宋汴河进行区别,北宋诗中出现的古汴河多是汉魏汴河,汉魏汴河到了北宋逐渐失去航运能力,故不在研究范围之内,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唐宋汴河。而汴河的经营与治理则体现了北宋政府对汴河的重视,也是汴河功用的重要体现;汴河沿岸的自然人文风貌为诗歌提供了特殊而又丰富的素材。第二章多角度地探讨汴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汴河作为反映北宋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条交通要道,其作用是多方面。文章重点分析汴河漕运对北宋立国的影响和具体体现。作为北宋最重要的水路运输要道,汴河是连接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枢纽,并且对东南地区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汴河还承担了文学创作与传播的媒介作用。正...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汴河流变与自然人文风貌
第一节 汴河的开凿与宋前汴河治理状况
一、汉魏汴河的形成与流变
二、唐宋汴河的开凿与治理
第二节 北宋的汴河治理与漕运
一、北宋汴河的治理
二、北宋汴河的漕运
第三节 汴河流域的自然人文风貌
第二章 汴河与北宋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汴河的漕运功能与功过得失
一、汴河漕运——北宋立国之本
二、中央与地方的不均——助力朝廷盘剥的利器
第二节 水路运输的交通功能与运河经济
一、交通要道与沿岸市镇的发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文人眼中的运河经济
第三节 汴河衍生的文化功能与新文体的发展
一、草市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二、沿河市民文化与话本小说新文体的发展
第三章 北宋汴河诗歌题材主题论析
第一节 汴河及漕运的反思与总结
一、汴河的功过反思
二、汴河漕运引发的问题
第二节 汴河送别诗作者及送别对象的特点
一、汴河送别诗的发生
二、送发运使、转运使诗歌空前繁荣
三、梅尧臣汴河送别对象之多与交友之广
第三节 汴河对行旅诗的影响及行旅的地域特点
一、行旅诗中出行的阻碍和时空特点
二、行旅诗中出发地与目的地的地域特点
三、行旅诗中“清淮浊汴”的象征性书写
第四节 汴河沿岸的地理空间与诗歌创作
一、灵璧镇诗歌
二、梁园诗歌
三、泗州诗歌...以苏轼诗歌为例
第四章 北宋汴河诗歌的艺术特质
第一节 宋代汴河江行诗与唐代江行诗比较
第二节 汴河诗歌的抒情模式与叙事特点
第三节 汴河诗歌意象分析
一、汴河诗歌意象运用
二、汴水意象的凝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J]. 吴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2]北宋时期汴河的治理及其漕运管理[J]. 刘春迎. 开封大学学报. 2016(03)
[3]李白行旅与大运河江苏段考述[J]. 程宏亮,叶永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4]明代诗歌所见运河景象及其文学意蕴[J]. 王勇,史小军. 学术交流. 2016(01)
[5]二十年来的运河学研究[J]. 罗衍军. 地方文化研究. 2015(06)
[6]大运河诗词: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形态[J]. 盘随云.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02)
[7]唐宋诗词与大运河[J]. 苗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8]运河城市与明清通俗小说[J]. 张强.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3)
[9]隋、唐通济渠宋州段流经考辨[J]. 付先召. 中国农史. 2012(01)
[10]论唐宋水利事业与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确立[J]. 王立霞. 农业考古. 2011(03)
硕士论文
[1]两宋京口诗歌研究[D]. 胡玉尺.湖南科技大学 2016
[2]北宋两京路纪行诗研究[D]. 王璐.福建师范大学 2015
[3]归有光运河诗文研究[D]. 刘禹涵.东北师范大学 2014
[4]杨万里运河行旅诗研究[D]. 陈颖.延边大学 2013
[5]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与沿岸聚落空间关系研究[D]. 王金根.郑州大学 2012
[6]龚自珍运河诗文研究[D]. 董立梅.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唐代扬州交通与诗歌创作研究[D]. 生力刚.广西师范大学 2012
[8]北宋开封水系研究[D]. 刘芳心.上海师范大学 2012
[9]运河城市与话本研究[D]. 李强.延边大学 2010
[10]唐宋运河开发与开封发展研究[D]. 许三春.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18522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汴河流变与自然人文风貌
第一节 汴河的开凿与宋前汴河治理状况
一、汉魏汴河的形成与流变
二、唐宋汴河的开凿与治理
第二节 北宋的汴河治理与漕运
一、北宋汴河的治理
二、北宋汴河的漕运
第三节 汴河流域的自然人文风貌
第二章 汴河与北宋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汴河的漕运功能与功过得失
一、汴河漕运——北宋立国之本
二、中央与地方的不均——助力朝廷盘剥的利器
第二节 水路运输的交通功能与运河经济
一、交通要道与沿岸市镇的发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文人眼中的运河经济
第三节 汴河衍生的文化功能与新文体的发展
一、草市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二、沿河市民文化与话本小说新文体的发展
第三章 北宋汴河诗歌题材主题论析
第一节 汴河及漕运的反思与总结
一、汴河的功过反思
二、汴河漕运引发的问题
第二节 汴河送别诗作者及送别对象的特点
一、汴河送别诗的发生
二、送发运使、转运使诗歌空前繁荣
三、梅尧臣汴河送别对象之多与交友之广
第三节 汴河对行旅诗的影响及行旅的地域特点
一、行旅诗中出行的阻碍和时空特点
二、行旅诗中出发地与目的地的地域特点
三、行旅诗中“清淮浊汴”的象征性书写
第四节 汴河沿岸的地理空间与诗歌创作
一、灵璧镇诗歌
二、梁园诗歌
三、泗州诗歌...以苏轼诗歌为例
第四章 北宋汴河诗歌的艺术特质
第一节 宋代汴河江行诗与唐代江行诗比较
第二节 汴河诗歌的抒情模式与叙事特点
第三节 汴河诗歌意象分析
一、汴河诗歌意象运用
二、汴水意象的凝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J]. 吴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2]北宋时期汴河的治理及其漕运管理[J]. 刘春迎. 开封大学学报. 2016(03)
[3]李白行旅与大运河江苏段考述[J]. 程宏亮,叶永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4]明代诗歌所见运河景象及其文学意蕴[J]. 王勇,史小军. 学术交流. 2016(01)
[5]二十年来的运河学研究[J]. 罗衍军. 地方文化研究. 2015(06)
[6]大运河诗词: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形态[J]. 盘随云.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02)
[7]唐宋诗词与大运河[J]. 苗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8]运河城市与明清通俗小说[J]. 张强.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3)
[9]隋、唐通济渠宋州段流经考辨[J]. 付先召. 中国农史. 2012(01)
[10]论唐宋水利事业与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确立[J]. 王立霞. 农业考古. 2011(03)
硕士论文
[1]两宋京口诗歌研究[D]. 胡玉尺.湖南科技大学 2016
[2]北宋两京路纪行诗研究[D]. 王璐.福建师范大学 2015
[3]归有光运河诗文研究[D]. 刘禹涵.东北师范大学 2014
[4]杨万里运河行旅诗研究[D]. 陈颖.延边大学 2013
[5]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与沿岸聚落空间关系研究[D]. 王金根.郑州大学 2012
[6]龚自珍运河诗文研究[D]. 董立梅.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唐代扬州交通与诗歌创作研究[D]. 生力刚.广西师范大学 2012
[8]北宋开封水系研究[D]. 刘芳心.上海师范大学 2012
[9]运河城市与话本研究[D]. 李强.延边大学 2010
[10]唐宋运河开发与开封发展研究[D]. 许三春.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18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61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