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宗族与徽州村落结构研究 ——明清以来歙县潭渡的个案考察

发布时间:2022-02-19 06:01
  明清时期的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是宗族结构传统严密且延续时间长久的社会。同时,徽州亦是一个移民社会,是由中原士族迁徙至此与土著居民不断融合的社会。徽州名族大姓作为中原士族的遗绪,在徽州这一宗族礼法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深刻地影响着徽州地区景观的嬗变。黄氏为新安名族之一,潭渡黄氏则是其重要一支。歙县潭渡的发展演变与潭渡黄氏宗族兴衰密切相关。本文从宗族与空间的角度入手,结合科举、商业、风水、新安理学诸元素来考察徽州一村落——歙县潭渡村的聚落形态的变迁、村落景观的嬗变情况。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阐述了问题的提出、学术史回顾、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资料分析。第一章从地理环境和潭渡黄氏宗族发展脉络的角度出发阐述潭渡村中具有宗族性特征的景观(如祠堂、坟墓等)的嬗变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潭渡的区位及地形,论述潭渡的对外交通状况,为下文大小徽州的互动与村落居民的迁徙与交往作背景材料。第二章以水利设施和土地利用角度分析潭渡村落景观的变迁,阐述潭渡村产业结构状况。第三章从风水与宗族的关系、潭渡黄氏对外交往、宗族祀产管理等角度出发,探讨潭渡村兴衰演变的社会结构层面的动因。结语部分,通过对潭渡村兴...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资料分析
第一章 潭渡聚落结构研究
    第一节 潭渡村地理环境
    第二节 潭渡黄氏发展与村落景观变迁
        一、潭渡黄氏拓荒时期——唐末至明初
        二、潭渡黄氏强盛期——明代中叶至清乾隆末年
        三、潭渡黄氏衰落期——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
第二章 潭渡经济结构研究
    第一节 水利建设
    第二节 土地利用
        一、土地权的流转
        二、潭渡的产业结构
        三、潭渡黄氏义田的变迁
第三章 潭渡社会结构研究
    第一节 风水与家族
    第二节 对外交往
    第三节 祀产经营与村落管理
        一、祀产来源
        二、祀产的经营与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表附-1 潭渡村人文景观变迁状况一览表
    表附-2 《潭渡黄氏思养堂支系赡茔簿》收入情况一览表
    表附-3 《潭渡黄氏思养堂支系赡茔簿》支出情况一览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徽州村社运作与宗族关系初探[J]. 张小坡.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2]明清徽州的民间资产生息与经济互助[J]. 刘道胜.  史学月刊. 2013(12)
[3]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J]. 鲁西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4]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与保甲推行[J]. 陈瑞.  中国农史. 2012(01)
[5]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J]. 张小坡.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历史地名变迁的社会地理背景——以明清以来的皖南低山丘陵为中心[J]. 王振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7]部分徽州歙县盐商故里及家族[J]. 汪崇筼.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8]论历史乡村地理学研究[J].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9]历史社会地理研究刍议[J]. 王振忠.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4)
[10]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新定向[J]. 张小林,盛明.  人文地理. 2002(01)

博士论文
[1]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 吴媛媛.复旦大学 2007
[2]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 陶明选.复旦大学 2007
[3]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 王韡.同济大学 2006
[4]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D]. 黄忠怀.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历史乡村地理研究[D]. 张灵超.复旦大学 2011
[2]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明清西递为例[D]. 张晓冬.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32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632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8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