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09:07
自然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规教育方式,是实现湿地公园多种功能的有效途径。为搞好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建设,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和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对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进行评价,游客自然教育需求进行调研,对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现状进行全面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构建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指标模型,进行自然教育资源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游客环境意识及自然教育需求。最后根据自然教育资源评价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确定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的目标和主题,构建自然教育体系,并针对自然教育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进行自然教育活动设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参照《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和《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结合专家征询意见,构建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教育资源、湿地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条件4个准则层和生态系统典型性、生态系统特殊性、湿地生物多样、...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自然教育概述
2.1.1 环境教育的定义
2.1.2 自然教育的定义
2.1.3 自然教育的作用
2.2 国内外关于自然教育的探索实践
2.2.1 国外关于自然教育的探索实践
2.2.2 国内自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3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研究
2.3.1 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研究
2.3.2 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研究
2.3.3 自然教育展示系统设计研究
2.3.4 自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2.4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研究
3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3.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土壤
3.1.4 气候
3.1.5 水文
3.1.6 生物
3.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2.1 实地调查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层次分析法
4.2.4 技术路线
5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
5.1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现状
5.1.1 湿地景观资源现状
5.1.2 人文景观资源现状
5.1.3 湿地资源现状
5.2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特色分析
5.2.1 生物多样性丰富
5.2.2 自然景观观赏价值较高
5.2.3 生态系统富有特色
5.2.4 鸟类繁衍栖息地和候鸟迁徙中转站
5.2.5 人文资源特色突出
5.3 定量评价结果与分析
5.3.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5.3.2 重要性判断矩阵
5.3.3 权重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5.3.4 评价因子C层权重总排序
5.3.5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综合定量评价
6 湿地公园游客自然教育需求问卷调查分析
6.1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需求问卷设计
6.2 游客特征分析
6.3 游客环境意识分析
6.3.1 游客自然教育意愿分析
6.3.2 湿地公园游客环境素养
6.4 游客自然教育需求内容分析
6.5 自然教育体系研究与公众需求匹配
7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
7.1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的预期目标
7.1.1 传递环境保护知识,了解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平衡性
7.1.2 提升公众环境素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7.1.3 培育正确的情感和人生价值观
7.1.4 帮助青少年及幼年儿童释放潜能,实现个性化优质发展
7.1.5 治愈人们的“自然缺失症”
7.2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原则
7.2.1 自然性原则
7.2.2 参与性原则
7.2.3 差异性原则
7.2.4 引导性原则
7.2.5 趣味性原则
7.2.6 人性化原则
7.3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目标群体分析
7.3.1 中小学生群体
7.3.2 一般游客
7.3.3 社区居民
7.3.4 特殊人群
7.4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
7.4.1 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
7.4.2 自然教育展示系统设计
7.4.3 自然教育活动设计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湿地公园实地调查表
附录2: 游客问卷调查表
附件3: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咨询
附录4: 湿地公园主要植物名录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湿地公园环境教育体系之建设架构[J]. 李凡,史建忠. 林产工业. 2016(11)
[2]不要让下一代做林间最后的小孩[J]. 铁铮. 教育家. 2016(33)
[3]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联合举办科学放归宣传活动[J]. 绿化与生活. 2016(08)
[4]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持续开展鸟类环志工作[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02)
[5]日本的自然体验教育[J]. 周奎.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6(05)
[6]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孩子高考表现的影响揭秘[J]. 黄振中,张羽.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2)
[7]小城门湖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评价及发展刍议[J]. 叶琦. 农业与技术. 2015(24)
[8]“卢卡斯模式”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启示[J]. 黄香琴. 教育导刊. 2015(04)
[9]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 朱立,刘霞.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3)
[10]日本森林体验的发展及启示[J]. 程希平,陈鑫峰,叶文,赵敏燕,李舒雅.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城市湿地公园资源评价及其生态旅游设计研究[D]. 陈颖.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森林公园环境教育体系规划设计研究[D]. 孙睿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2]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 吴亚东.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日本环境教育及其立法研究[D]. 赵善俊.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2621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自然教育概述
2.1.1 环境教育的定义
2.1.2 自然教育的定义
2.1.3 自然教育的作用
2.2 国内外关于自然教育的探索实践
2.2.1 国外关于自然教育的探索实践
2.2.2 国内自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3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研究
2.3.1 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研究
2.3.2 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研究
2.3.3 自然教育展示系统设计研究
2.3.4 自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2.4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研究
3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3.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土壤
3.1.4 气候
3.1.5 水文
3.1.6 生物
3.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2.1 实地调查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层次分析法
4.2.4 技术路线
5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
5.1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现状
5.1.1 湿地景观资源现状
5.1.2 人文景观资源现状
5.1.3 湿地资源现状
5.2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特色分析
5.2.1 生物多样性丰富
5.2.2 自然景观观赏价值较高
5.2.3 生态系统富有特色
5.2.4 鸟类繁衍栖息地和候鸟迁徙中转站
5.2.5 人文资源特色突出
5.3 定量评价结果与分析
5.3.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5.3.2 重要性判断矩阵
5.3.3 权重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5.3.4 评价因子C层权重总排序
5.3.5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综合定量评价
6 湿地公园游客自然教育需求问卷调查分析
6.1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需求问卷设计
6.2 游客特征分析
6.3 游客环境意识分析
6.3.1 游客自然教育意愿分析
6.3.2 湿地公园游客环境素养
6.4 游客自然教育需求内容分析
6.5 自然教育体系研究与公众需求匹配
7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
7.1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的预期目标
7.1.1 传递环境保护知识,了解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平衡性
7.1.2 提升公众环境素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7.1.3 培育正确的情感和人生价值观
7.1.4 帮助青少年及幼年儿童释放潜能,实现个性化优质发展
7.1.5 治愈人们的“自然缺失症”
7.2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原则
7.2.1 自然性原则
7.2.2 参与性原则
7.2.3 差异性原则
7.2.4 引导性原则
7.2.5 趣味性原则
7.2.6 人性化原则
7.3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目标群体分析
7.3.1 中小学生群体
7.3.2 一般游客
7.3.3 社区居民
7.3.4 特殊人群
7.4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
7.4.1 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
7.4.2 自然教育展示系统设计
7.4.3 自然教育活动设计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湿地公园实地调查表
附录2: 游客问卷调查表
附件3: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咨询
附录4: 湿地公园主要植物名录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湿地公园环境教育体系之建设架构[J]. 李凡,史建忠. 林产工业. 2016(11)
[2]不要让下一代做林间最后的小孩[J]. 铁铮. 教育家. 2016(33)
[3]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联合举办科学放归宣传活动[J]. 绿化与生活. 2016(08)
[4]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持续开展鸟类环志工作[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02)
[5]日本的自然体验教育[J]. 周奎.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6(05)
[6]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孩子高考表现的影响揭秘[J]. 黄振中,张羽.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2)
[7]小城门湖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评价及发展刍议[J]. 叶琦. 农业与技术. 2015(24)
[8]“卢卡斯模式”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启示[J]. 黄香琴. 教育导刊. 2015(04)
[9]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 朱立,刘霞.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3)
[10]日本森林体验的发展及启示[J]. 程希平,陈鑫峰,叶文,赵敏燕,李舒雅. 世界林业研究. 2015(02)
博士论文
[1]城市湿地公园资源评价及其生态旅游设计研究[D]. 陈颖.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森林公园环境教育体系规划设计研究[D]. 孙睿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2]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 吴亚东.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日本环境教育及其立法研究[D]. 赵善俊.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2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63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