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事氛围:环境、游客自我及其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31 20:36
节事活动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举办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各地政府及旅游景区也热衷举办多样化的节事,以此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音乐节作为现代节事活动的典型,已日益成为年轻人追求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近年来,大量资本的涌入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大肆扩张,同时也催生了国内音乐节事的爆发式增长。音乐节比普通的旅游景区更加灵活,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游客,进而刺激地方的消费增长。因此,音乐节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运营者在节事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实践问题:内容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游客参与程度低,缺乏深度体验等问题。运营者亟需思考如何建立音乐节事的品牌形象以及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音乐节事的持续发展。以往氛围研究充分验证了氛围与游客满意度、口碑效应以及重复参与等行为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氛围的概念界定比较模糊,并且过分强调客观环境要素的重要性,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部分学者在服务场景的基础上提出节事场景的概念,并将节事氛围等同于节事情境中的实体环境,忽略了氛围所包含的主观意义。此外,氛围对情境的依赖性较高,已有氛围研究鲜少关注音乐...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节事旅游产业的发展
1.1.2 国内音乐节的发展现状
1.1.3 节事旅游市场的竞争现状
1.1.4 人文主义视角在旅游研究中的兴起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意义
1.4.1 现实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节事与氛围的研究
2.1.1 国外有关氛围的研究
2.1.2 国内有关氛围的研究
2.2 音乐节的研究
2.2.1 海外音乐节的研究
2.2.2 国内音乐节研究
2.3 现象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心物场理论
2.4 旅游场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案例研究法
3.1.1 单案例研究
3.1.2 案例介绍:迷笛音乐节
3.2 混合研究法
3.2.1 基本研究范式的三种路径比较
3.2.2 混合研究方法的选择原因
3.2.3 混合研究方法的策略
3.2.4 扎根理论分析的编码过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场:节事氛围的环境维度
4.1 节事场景
4.1.1 现场音乐表演
4.1.2 天气状况
4.1.3 空间布局
4.1.4 基础设施
4.1.5 服务管理
4.2 社会节事场景
4.2.1 游客密度
4.2.2 其他个体的情绪
4.2.3 其他个体的行为
4.3 环境场的构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心理场:节事氛围的自我维度
5.1 动机
5.1.1 热爱音乐
5.1.2 社交动机
5.1.3 逃离日常生活
5.2 情绪
5.3 个体特征
5.4 节事氛围的主观性:心理场的构成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节事氛围场的动力结构:环境与游客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
6.1 节事环境感知
6.2 游客间互动行为
6.2.1 娱乐行为
6.2.2 互助行为
6.2.3 冲突行为
6.3 节事氛围的整体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环境和游客自我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7.1 理论假设
7.2 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设计
7.2.1 节事场景测量量表设计
7.2.2 社会节事场景测量量表设计
7.2.3 节事动机测量量表设计
7.2.4 游客情绪测量量表设计
7.3 问卷设计
7.4 问卷预调查
7.4.1 问卷预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
7.4.2 预调查量表信度检验
7.4.3 正式量表生成
7.5 正式调查实施
7.5.1 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7.5.2 量表信度检验
7.5.3 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7.5.4 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6 理论模型检验
7.6.1 理论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7.6.2 理论模型的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7.7 个体特征的影响
7.7.1 参与迷笛音乐节次数的影响分析
7.7.2 性别的影响分析
7.7.3 年龄的影响分析
7.7.4 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分析
7.7.5 月收入水平的影响分析
7.8 本章小结
结论
1.研究结论与讨论
2.概念明晰
3.研究贡献
4.研究不足与展望
5.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迷笛音乐节游客访谈提纲
附录二 受访游客基本信息
附录三 2016太湖迷笛音乐节氛围调查问卷
附录四 2016腾龙洞迷笛音乐节氛围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厦门马拉松赛为例[J]. 胡刚,陈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2)
[2]中国旅游发展70年的政策演进与展望——基于1949-2018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胡北明,黄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国外音乐节形象视觉识别设计表现特征研究[J]. 朴美善. 四川戏剧. 2019(06)
[4]迷笛音乐节中循环新部落的联结与交往特质[J]. 吴少峰,戴光全. 旅游学刊. 2019(06)
[5]蚌埠大学城短租民宿服务场景对消费体验的影响[J]. 洪金兰,陈晓钱. 山西农经. 2019(10)
[6]酒店主题餐厅的文化氛围营造研究[J]. 王春惠,李薇薇. 度假旅游. 2019(04)
[7]旅游本质的探讨——回顾、共识与展望[J]. 邓勇勇. 旅游学刊. 2019(04)
[8]服务场景、场馆依恋、顾客忠诚作用机制研究[J]. 庞华,王心屿. 商场现代化. 2018(24)
[9]户外音乐节的群体互动仪式研究[J]. 冯灿. 艺术评鉴. 2018(22)
[10]我国马拉松“感性”背后的“理性”思考[J]. 杨毛元.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博士论文
[1]迷笛音乐节中文化表征过程的研究[D]. 吴少峰.华南理工大学 2019
[2]从互动仪式到共睦态:内蒙古草原旅游场中的情感能量研究[D]. 徐英.东北财经大学 2018
[3]旅游体验中的场现象:一个表演的视角[D]. 李淼.东北财经大学 2017
[4]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及其调节模型[D]. 张奇勇.上海师范大学 2014
[5]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D]. 吴刚.华东师范大学 2013
[6]旅游体验研究[D]. 谢彦君.东北财经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国内户外音乐节的符号消费体系研究[D]. 廖宜凌.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草莓户外音乐节的传播研究[D]. 任小夏.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民宿服务场景、场所依恋与顾客再次消费意愿的关系研究[D]. 方波.浙江工商大学 2018
[4]视觉的赠予:具身惊喜体验在旅游场中的呈现[D]. 张伸阳.东北财经大学 2017
[5]基于仪式理论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场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D]. 邹莹.云南大学 2017
[6]景区禅意旅游氛围的营造研究[D]. 郑茗.东南大学 2017
[7]主题酒店装饰设计文化氛围的营造方法研究[D]. 赵海洋.华北理工大学 2017
[8]北京国际音乐节对当地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D]. 高雪枫.天津音乐学院 2016
[9]国内户外音乐节传播策略研究[D]. 宋昕.山东师范大学 2016
[10]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咸丰县旅游空间组织优化研究[D]. 薛晖.华中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99678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节事旅游产业的发展
1.1.2 国内音乐节的发展现状
1.1.3 节事旅游市场的竞争现状
1.1.4 人文主义视角在旅游研究中的兴起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意义
1.4.1 现实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节事与氛围的研究
2.1.1 国外有关氛围的研究
2.1.2 国内有关氛围的研究
2.2 音乐节的研究
2.2.1 海外音乐节的研究
2.2.2 国内音乐节研究
2.3 现象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心物场理论
2.4 旅游场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案例研究法
3.1.1 单案例研究
3.1.2 案例介绍:迷笛音乐节
3.2 混合研究法
3.2.1 基本研究范式的三种路径比较
3.2.2 混合研究方法的选择原因
3.2.3 混合研究方法的策略
3.2.4 扎根理论分析的编码过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境场:节事氛围的环境维度
4.1 节事场景
4.1.1 现场音乐表演
4.1.2 天气状况
4.1.3 空间布局
4.1.4 基础设施
4.1.5 服务管理
4.2 社会节事场景
4.2.1 游客密度
4.2.2 其他个体的情绪
4.2.3 其他个体的行为
4.3 环境场的构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心理场:节事氛围的自我维度
5.1 动机
5.1.1 热爱音乐
5.1.2 社交动机
5.1.3 逃离日常生活
5.2 情绪
5.3 个体特征
5.4 节事氛围的主观性:心理场的构成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节事氛围场的动力结构:环境与游客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
6.1 节事环境感知
6.2 游客间互动行为
6.2.1 娱乐行为
6.2.2 互助行为
6.2.3 冲突行为
6.3 节事氛围的整体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环境和游客自我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7.1 理论假设
7.2 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设计
7.2.1 节事场景测量量表设计
7.2.2 社会节事场景测量量表设计
7.2.3 节事动机测量量表设计
7.2.4 游客情绪测量量表设计
7.3 问卷设计
7.4 问卷预调查
7.4.1 问卷预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
7.4.2 预调查量表信度检验
7.4.3 正式量表生成
7.5 正式调查实施
7.5.1 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7.5.2 量表信度检验
7.5.3 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7.5.4 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6 理论模型检验
7.6.1 理论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7.6.2 理论模型的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7.7 个体特征的影响
7.7.1 参与迷笛音乐节次数的影响分析
7.7.2 性别的影响分析
7.7.3 年龄的影响分析
7.7.4 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分析
7.7.5 月收入水平的影响分析
7.8 本章小结
结论
1.研究结论与讨论
2.概念明晰
3.研究贡献
4.研究不足与展望
5.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迷笛音乐节游客访谈提纲
附录二 受访游客基本信息
附录三 2016太湖迷笛音乐节氛围调查问卷
附录四 2016腾龙洞迷笛音乐节氛围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厦门马拉松赛为例[J]. 胡刚,陈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2)
[2]中国旅游发展70年的政策演进与展望——基于1949-2018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胡北明,黄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国外音乐节形象视觉识别设计表现特征研究[J]. 朴美善. 四川戏剧. 2019(06)
[4]迷笛音乐节中循环新部落的联结与交往特质[J]. 吴少峰,戴光全. 旅游学刊. 2019(06)
[5]蚌埠大学城短租民宿服务场景对消费体验的影响[J]. 洪金兰,陈晓钱. 山西农经. 2019(10)
[6]酒店主题餐厅的文化氛围营造研究[J]. 王春惠,李薇薇. 度假旅游. 2019(04)
[7]旅游本质的探讨——回顾、共识与展望[J]. 邓勇勇. 旅游学刊. 2019(04)
[8]服务场景、场馆依恋、顾客忠诚作用机制研究[J]. 庞华,王心屿. 商场现代化. 2018(24)
[9]户外音乐节的群体互动仪式研究[J]. 冯灿. 艺术评鉴. 2018(22)
[10]我国马拉松“感性”背后的“理性”思考[J]. 杨毛元.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博士论文
[1]迷笛音乐节中文化表征过程的研究[D]. 吴少峰.华南理工大学 2019
[2]从互动仪式到共睦态:内蒙古草原旅游场中的情感能量研究[D]. 徐英.东北财经大学 2018
[3]旅游体验中的场现象:一个表演的视角[D]. 李淼.东北财经大学 2017
[4]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及其调节模型[D]. 张奇勇.上海师范大学 2014
[5]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D]. 吴刚.华东师范大学 2013
[6]旅游体验研究[D]. 谢彦君.东北财经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国内户外音乐节的符号消费体系研究[D]. 廖宜凌.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草莓户外音乐节的传播研究[D]. 任小夏.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民宿服务场景、场所依恋与顾客再次消费意愿的关系研究[D]. 方波.浙江工商大学 2018
[4]视觉的赠予:具身惊喜体验在旅游场中的呈现[D]. 张伸阳.东北财经大学 2017
[5]基于仪式理论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场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D]. 邹莹.云南大学 2017
[6]景区禅意旅游氛围的营造研究[D]. 郑茗.东南大学 2017
[7]主题酒店装饰设计文化氛围的营造方法研究[D]. 赵海洋.华北理工大学 2017
[8]北京国际音乐节对当地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D]. 高雪枫.天津音乐学院 2016
[9]国内户外音乐节传播策略研究[D]. 宋昕.山东师范大学 2016
[10]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咸丰县旅游空间组织优化研究[D]. 薛晖.华中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99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69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