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13:32
旅游目的地形象(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简称TDI)研究是国际旅游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包括六大研究内容,其中距离对TDI的影响研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而在距离对TDI影响的研究中,感知距离对TDI的影响研究最为薄弱。感知距离是指个人根据其所记忆的信息、个人的认识所估计的从某地到另一地点的距离。相比于地理距离,感知距离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更大。因此,研究感知距离对TDI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开展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并进行比较分析,既可以发现地理距离、感知距离如何影响TDI,又可比较二者对TDI产生的影响程度差异。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距离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的研究内容,还能够为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提供理论依据。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距离是影响中国人出游的一大因素。如何吸引远程市场是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清楚的了解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如何影响TDI,有助于目的地决策者依据距离进行市场细分,吸引远程市场,扩大客源市场范围,对市场营销等旅游业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杭州是中国老牌旅游目的地,知名度高,具有全国吸引向性。本文以...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2 客源地与目的地间的距离研究进展
1.2.3 距离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样本特征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理/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的影响
2.1 认知形象维度划分
2.2 地理距离对认知形象的影响
2.2.1 地理距离对核心旅游吸引物维度的影响
2.2.2 地理距离对一般旅游吸引物维度的影响
2.2.3 地理距离对基础设施维度的影响
2.2.4 地理距离对地方氛围维度的影响
2.2.5 地理距离对旅游服务维度的影响
2.3 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的影响
2.3.1 感知距离对核心旅游吸引物维度的影响
2.3.2 感知距离对一般旅游吸引物维度的影响
2.3.3 感知距离对基础设施维度的影响
2.3.4 感知距离对地方氛围维度的影响
2.3.5 地理距离对旅游服务维度的影响
2.4 地理/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2.4.1 地理距离对认知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2.4.2 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2.5 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3章 地理/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的影响
3.1 地理距离对情感形象的影响
3.1.1 地理距离对愉快心情维度的影响
3.1.2 地理距离对兴奋心情维度的影响
3.1.3 地理距离对放松心情维度的影响
3.1.4 地理距离对激动心情维度的影响
3.2 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的影响
3.2.1 感知距离对愉快心情维度的影响
3.2.2 感知距离对兴奋心情维度的影响
3.2.3 感知距离对放松心情维度的影响
3.2.4 感知距离对激动心情维度的影响
3.3 地理/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3.3.1 地理距离对情感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3.3.2 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3.4 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4章 地理/感知距离对整体形象的影响
4.1 地理距离对整体形象的影响
4.1.1 整体形象词汇词频分析
4.1.2 整体形象词汇多样性程度分析
4.1.3 整体形象词汇内容分析
4.1.4 整体形象词汇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4.2 感知距离对整体形象的影响
4.2.1 整体形象词汇词频分析
4.2.2 整体形象词汇多样性程度分析
4.2.3 整体形象词汇内容分析
4.2.4 整体形象词汇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4.3 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整体形象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之处
5.1.1 研究结论
5.1.2 创新之处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户外音乐节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探究——基于游客涉入度和满意度[J]. 刘丹,陈志钢.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02)
[2]旅游者感知距离的影响因素分析[J]. 周芳如,吴晋峰,吴潘,李佳丽,杨春华,吴宝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6(05)
[3]中国人距离远近的感知标准及群体差异[J]. 刘佳,吴晋峰,吴宝清,吴玉娟. 人文地理. 2015(06)
[4]城市居民雾霾天气认知及其对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倾向的影响[J]. 程励,张同颢,付阳. 旅游学刊. 2015(10)
[5]目的地营销媒体接触对游客形象认知及旅游意愿影响研究——基于对杭州游客的调查[J]. 章勇刚. 旅游论坛. 2016(01)
[6]基于网络文本的TDI地域差异研究——以西安的国内旅游形象为例[J]. 吴宝清,吴晋峰,吴玉娟,刘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5(04)
[7]旅华欧美游客的中国刻板形象调查[J]. 王云弟,吴晋峰,吴剑,吴姗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6)
[8]旅游目的地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以韶山为例[J]. 许春晓,周美静,王甫园. 经济地理. 2015(04)
[9]初访客与回头客的中国旅游感知形象对比——以旅华欧美游客为例[J]. 吴剑,吴晋峰,吴姗姗,王云弟. 经济地理. 2014(07)
[10]宣传片、在线评论和游记对目的地形象改变的实证研究——以大学生对台湾旅游形象认知变化为例[J]. 谢彦君,马天,卫银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 王晞.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22144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2 客源地与目的地间的距离研究进展
1.2.3 距离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样本特征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理/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的影响
2.1 认知形象维度划分
2.2 地理距离对认知形象的影响
2.2.1 地理距离对核心旅游吸引物维度的影响
2.2.2 地理距离对一般旅游吸引物维度的影响
2.2.3 地理距离对基础设施维度的影响
2.2.4 地理距离对地方氛围维度的影响
2.2.5 地理距离对旅游服务维度的影响
2.3 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的影响
2.3.1 感知距离对核心旅游吸引物维度的影响
2.3.2 感知距离对一般旅游吸引物维度的影响
2.3.3 感知距离对基础设施维度的影响
2.3.4 感知距离对地方氛围维度的影响
2.3.5 地理距离对旅游服务维度的影响
2.4 地理/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2.4.1 地理距离对认知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2.4.2 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2.5 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对认知形象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3章 地理/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的影响
3.1 地理距离对情感形象的影响
3.1.1 地理距离对愉快心情维度的影响
3.1.2 地理距离对兴奋心情维度的影响
3.1.3 地理距离对放松心情维度的影响
3.1.4 地理距离对激动心情维度的影响
3.2 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的影响
3.2.1 感知距离对愉快心情维度的影响
3.2.2 感知距离对兴奋心情维度的影响
3.2.3 感知距离对放松心情维度的影响
3.2.4 感知距离对激动心情维度的影响
3.3 地理/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3.3.1 地理距离对情感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3.3.2 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影响的群体差异
3.4 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情感形象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4章 地理/感知距离对整体形象的影响
4.1 地理距离对整体形象的影响
4.1.1 整体形象词汇词频分析
4.1.2 整体形象词汇多样性程度分析
4.1.3 整体形象词汇内容分析
4.1.4 整体形象词汇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4.2 感知距离对整体形象的影响
4.2.1 整体形象词汇词频分析
4.2.2 整体形象词汇多样性程度分析
4.2.3 整体形象词汇内容分析
4.2.4 整体形象词汇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4.3 地理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整体形象影响的比较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之处
5.1.1 研究结论
5.1.2 创新之处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户外音乐节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探究——基于游客涉入度和满意度[J]. 刘丹,陈志钢.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02)
[2]旅游者感知距离的影响因素分析[J]. 周芳如,吴晋峰,吴潘,李佳丽,杨春华,吴宝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6(05)
[3]中国人距离远近的感知标准及群体差异[J]. 刘佳,吴晋峰,吴宝清,吴玉娟. 人文地理. 2015(06)
[4]城市居民雾霾天气认知及其对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倾向的影响[J]. 程励,张同颢,付阳. 旅游学刊. 2015(10)
[5]目的地营销媒体接触对游客形象认知及旅游意愿影响研究——基于对杭州游客的调查[J]. 章勇刚. 旅游论坛. 2016(01)
[6]基于网络文本的TDI地域差异研究——以西安的国内旅游形象为例[J]. 吴宝清,吴晋峰,吴玉娟,刘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5(04)
[7]旅华欧美游客的中国刻板形象调查[J]. 王云弟,吴晋峰,吴剑,吴姗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6)
[8]旅游目的地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以韶山为例[J]. 许春晓,周美静,王甫园. 经济地理. 2015(04)
[9]初访客与回头客的中国旅游感知形象对比——以旅华欧美游客为例[J]. 吴剑,吴晋峰,吴姗姗,王云弟. 经济地理. 2014(07)
[10]宣传片、在线评论和游记对目的地形象改变的实证研究——以大学生对台湾旅游形象认知变化为例[J]. 谢彦君,马天,卫银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 王晞.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22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72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