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适应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以洛阳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10 08:50
  色彩作为表征城市的特色与品质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象征作用。城市色彩的影响反映在人的居住、生活、游憩等多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短时高效的建设虽然使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不同发展时期留下的色彩物化实体在城市空间中逐渐变得混杂,色彩的同质化与破碎化正日趋严重,色彩的环境品质亦亟待改善。随着我国城市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特有的色彩风貌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自2000年中国第一部有关建筑色彩的管理规定的出台,目前国内至少有30个城市相继开展了色彩专项规划编制。十八大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必须尽快从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转变。城市色彩规划是要处理人类行为与空间中色彩要素与实体的适应与协调发展问题,属于人地关系的研究范畴。由于城市色彩本身所固有的多重属性,既有的“色彩地理学”框架下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理论框架方面——传统的“色彩地理学”主要偏重于色彩专家视角,普遍缺乏对城市色彩研究的地理“格局”与“过程”的空间探讨与表达,导致城市色彩规划的理论体系与逻辑框架尚未完全形成...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率快速增高,城市色彩问题显现
        1.1.2 新型城镇化思路催生色彩规划范式转型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综述
        1.2.2 国内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综述
        1.2.3 城市色彩规划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方法意义
        1.3.3 实践意义
    1.4 相关概念
        1.4.1 城市色彩
        1.4.2 城市色彩规划
        1.4.3 适应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
    1.5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框架
第二章 适应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理论框架研究
    2.1 适应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理论知识体系
        2.1.1 人地关系思想与“色彩地理学”方法
        2.1.2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方法
        2.1.3 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及设计分析途径
    2.2 适应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理论框架构建
        2.2.1 理论知识体系的关联耦合
        2.2.2 城市色彩的适应机制与特征
        2.2.3 适应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组织模式
        2.2.4 适应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应性视角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体系研究
    3.1 方法体系框架
    3.2 城市色彩空间数据库
        3.2.1 方法与流程
        3.2.2 数据手段支撑
    3.3 城市色彩总体定位,区域层面的适应
        3.3.1 方法与流程
        3.3.2 数据手段支撑
    3.4 城市色彩空间布局,城市层面的适应
        3.4.1 方法与流程
        3.4.2 数据手段支撑
    3.5 片区色彩控制导引,邻里层面的适应
        3.5.1 方法与流程
        3.5.2 数据手段支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洛阳市色彩空间数据库构建
    4.1 获取城市色彩相关数据
        4.1.1 基础图件获取
        4.1.2 问卷调查
        4.1.3 实地调研
    4.2 建立城市色彩空间数据库
        4.2.1 构建空间数据图层
        4.2.2 影像色彩数据提取与入库
    4.3 形成城市色彩标识
        4.3.1 自然环境的色彩标识
        4.3.2 人工环境的色彩标识
        4.3.3 文化环境的色彩标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洛阳市色彩总体定位:区域层面适应
    5.1 研究范围、数据与内容
    5.2 被动适应
        5.2.1 自然环境因子
        5.2.2 人工建成环境因子
        5.2.3 文化环境因子
        5.2.5 综合评价
    5.3 主动适应
        5.3.1 城市空间扩张
        5.3.2 产业结构调整
        5.3.3 城市间时空紧密联系
        5.3.4 综合评价
    5.4 城市色彩基调与总体色谱
        5.4.2 确定城市色彩基调
        5.4.3 形成城市总体色谱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洛阳市色彩空间布局:城市层面适应
    6.1 研究范围、数据与内容
    6.2 被动适应:空间敏感性评价
        6.2.2 自然环境单因子评价
        6.2.3 人工建成环境单因子评价
        6.2.4 文化环境因子单因子评价
        6.2.5 多因子综合评价
    6.3 主动适应:空间适宜性评价
        6.3.2 城市意象单因子评价
        6.3.3 人流聚集单因子评价
        6.3.4 绿地价值单因子评价
        6.3.5 多因子综合评价
    6.4 城市色彩空间布局与风貌区划定
        6.4.1 形成城市色彩的空间布局
        6.4.2 划定城市色彩的控制分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老城片区色彩控制导引:邻里层面适应
    7.1 研究范围、数据与内容
    7.2 基本规则的建立
        7.2.1 色彩的视觉图底关系
        7.2.2 图底关系的三种表述
        7.2.3 基本规则的构建
    7.3 规则聚类与适应度分派
        7.3.1 规则的聚类
        7.3.2 规则的适应度
    7.4 片区色彩控制导引
        7.4.1 道路用地、绿地的色彩控制
        7.4.2 商业、居住、文化教育用地色彩控制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洛阳市色彩规划实施与管理对策
    8.1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体系
        8.1.1 规划的相关人群
        8.1.2 规划管理基本要求
        8.1.3 规划管理体系建设
    8.2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8.2.1 重点解决的问题
        8.2.2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
        8.2.3 色彩模拟与软件开发思路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理论框架、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9.2 以洛阳为应用对象的研究结论
    9.3 研究不足
    9.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4011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011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