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与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00:03

  本文关键词: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与协同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载体。在当前文化与旅游产业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与互动,是旅游理论研究面临的科学问题,也是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建立文化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13地市2004—2012年文化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差异作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系统耦合理论,建立耦合判断模型,测度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并探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特征与机制,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并就江苏省各种耦合协调类型城市采用不同协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进而为江苏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与建议。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江苏省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且呈现苏南地区高、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较落后的空间差异性。根据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将13地市分为三个等级,且等级内部和等级间排名变化较大。通过各子因素分析造成排名变化的原因,突出了科技创新、政府支持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的重要性;第二,江苏省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在平稳上升,同样呈现苏南地区高、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较落后的空间差异性。根据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将13地市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内部排名有小幅变动,主要源于旅游产业相较于文化产业发展更成熟,各子因素发展存在同步性。因此,各地市应寻求区域合作,来增强本地旅游业的综合实力。第三,各地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总体上呈耦合发展状态,但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城市目前仍处于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影响不大的起步阶段。同步性分析显示,江苏省整体上从以文化滞后型为主向以同步发展型和旅游滞后型为主的方向发展,并根据各地市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快慢差别,归纳出了六种趋势类型。根据2012年各地市两大产业耦合协调与同步性发展差异情况,对13地市进行了七种耦合类型的划分。本文在对江苏省13地市三个时间节点两大产业耦合协调特征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两大产业的耦合机制和发展模式,丰富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江苏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对江苏省两个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江苏省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耦合机制模式 策略与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0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相关研究综述13-19
  • 1.2.1 国内外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进展13-15
  • 1.2.2 国内外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现状15-18
  • 1.2.3 国内外文化与旅游产业关系研究进展18-19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19-20
  • 1.3.1 研究目标19
  • 1.3.2 研究内容19-20
  • 1.4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20-23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20-21
  • 1.4.2 研究思路21-23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3-28
  • 2.1 相关概念界定23-25
  • 2.1.1 文化产业23
  • 2.1.2 耦合23-24
  • 2.1.3 产业耦合24-25
  • 2.2 理论基础25-28
  • 2.2.1 系统耦合理论25
  • 2.2.2 文化资本理论25-26
  • 2.2.3 经济文化一体化理论26-27
  • 2.2.4 产业链理论27-28
  • 第3章 江苏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28-49
  • 3.1 研究区概况28-29
  • 3.1.1 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28
  • 3.1.2 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28-29
  • 3.2 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9-34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9-30
  •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0-34
  • 3.2.2.1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0-32
  • 3.2.2.2 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2-34
  • 3.3 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水平测度34-49
  • 3.3.1 数据来源说明34
  • 3.3.2 测度方法——熵值法34-38
  • 3.3.2.1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34-35
  • 3.3.2.2 熵值法的评价步骤35-38
  • 3.3.3 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38-43
  • 3.3.4 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43-49
  • 第4章 江苏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与发展模式研究49-73
  • 4.1 江苏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测评49-59
  • 4.1.1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评判模型49-51
  • 4.1.2 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测度51-57
  • 4.1.3 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类型的划分57-59
  • 4.2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机制59-63
  • 4.2.1 耦合的重要基础——产业较高的关联性59-60
  • 4.2.2 耦合的拉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60
  • 4.2.3 耦合的推动力——产业供给的变化60-61
  • 4.2.4 耦合的支持力——外部环境的作用61-63
  • 4.3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63-73
  • 4.3.1 产业渗透模式63-65
  • 4.3.2 产业重组模式65-66
  • 4.3.3 产业延伸模式66-67
  • 4.3.4 产业一体化模式67-68
  • 4.3.5 江苏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模式68-73
  • 第5章 江苏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与建议73-77
  • 5.1 发挥政府的产业指导作用,提供政策、资金和法律保障73-74
  • 5.1.1 政府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73-74
  • 5.1.2 完善各种政策与法规,规范市场74
  • 5.2 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综合型人才培养机制74-75
  • 5.2.1 依托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创新发展74-75
  • 5.2.2 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增强实力75
  • 5.3 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区域性文化旅游产业带75-76
  • 5.4 实行产业集群策略,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76-77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77-81
  • 6.1 研究结论77-80
  • 6.2 研究的创新点80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86-87
  • 致谢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2 张广海;刘真真;李盈昌;;中国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4期

3 吴跃明,张翼,王勤耕,朗东锋;论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年01期

4 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5 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6 李阳;;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经济论坛;2010年10期

7 郑斌;刘家明;杨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09期

8 尹贻梅;鲁明勇;;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3期

9 韦复生;;耦合与创新:民族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新视角[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10 马晓龙;曹杏娟;;省域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J];旅游科学;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小海;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炜;湖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黄睿婵;磷化工行业产业耦合循环经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3 吴德胜;庄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与协同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30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