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08:28

  本文关键词: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鄂尔多斯高原东部 经济开发 环境变迁


【摘要】:鄂尔多斯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近年来成为学界研究古全球变化、农牧更迭和环境变迁的焦点区域。不过,检索各个时期的成果,研究者或聚焦于鄂尔多斯高原环境演变过程,或从垦殖入手,而对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开发及环境变迁的整体研究则相对薄弱。同时,在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的界定上,多以整个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为对象,或更多将视点集中于毛乌素沙地。因此笔者认为对本区进行分区分时段研究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主要着眼于清代对鄂尔多斯东部地区经济开发的全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旨在探求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及其关联性的大小等问题。 本文从有清一代清王朝对蒙古地区的主要政策入手,探讨了在这些政策之下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及其布局,以及由经济结构调整所致的环境问题及其驱动因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乃至整个蒙古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并非清王朝之本意,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及蒙汉人民之间迫切需要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在要求决定的,这是清王朝禁令不能一禁到底的根本原因。 二、康熙三十六年(1679)伊克昭盟盟长松拉普奏请蒙汉在“黑界地”内合伙种地,是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农业大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先声。对于蒙地的开放,清廷大多是出于压力的情况之下做出的决定。清代前期及其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主要是迫于内地的灾荒、战乱及人口压力等原因,做出的权宜之计。近代以来清王朝内外交困,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巨额的战争赔款,全面放垦蒙地。在此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状态,农业迅猛扩张,牧业经济生存空间被挤压而迅速衰落萧条。 三、清代中前期由于实行较为严格的封禁政策,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牧场和畜牧业的作用。在清朝中前期,伊盟左翼三旗地区由于社会秩序稳定,生态环境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自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较小,沙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同样是不合理的,脆弱性强,游牧经济需要农业及其它经济部门作为适当补充。这是在禁令之下蒙古地区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农业及商贸有相当发展的内在动因。其后农业的迅速扩张及人类的其他经济开发活动,扰乱了这一地区自然环境的自然秩序。一系列环境问题凸现出来,主要
【关键词】:清代 鄂尔多斯高原东部 经济开发 环境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928.6;K249
【目录】:
  • 绪言10-17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对象10-11
  •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讨论11-13
  •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13-17
  • 第一章 鄂尔多斯高原东部自然条件概况17-21
  • 第一节 地貌特征18-20
  • 第二节 气候特征20-21
  • 第三节 土壤植被特征21
  • 第二章 清前期对鄂尔多斯部的控制及社会经济概况21-30
  • 第一节 控制政策22-27
  • 一、盟旗制度22-23
  • 二、封禁政策23-25
  • 三、宗教政策25-27
  •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27-30
  • 一、经济结构单一27-29
  • 二、生活物资单调29-30
  • 第三章 清中后期经济结构的调整30-52
  • 第一节 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30-33
  •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调整33-52
  • 一、迅速扩张的农业33-44
  • 二、倍受挤压的牧业44-48
  • 三、中草药资源的开发48-52
  • 第四章 环境效应分析52-64
  • 第一节 环境变迁的动态过程52-56
  • 第二节 环境变迁驱动因子分析56-64
  • 一、气候周期性变化56-58
  • 二、生态脆弱性58-60
  • 三、政策因素60-61
  • 四、技术选择61-64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64-67
  • 参考文献67-73
  • 附图73-77
  • 致谢77-7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8-7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平若;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高飞;清代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及其环境效应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7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547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