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论《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16-06-16 09:04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大学》 2014年

论《木鱼歌》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

高瑞怡  

【摘要】:林露德(Ruthanne Lum McCunn)是美国80年代新兴的华裔作家,她的作品致力于书写华人移民的传奇经历,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树碑立传。作为一名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华裔作家,林露德通过跨越国界、种族、文化的书写,不仅为美国官方历史记载中被销声匿迹的华裔事迹找到应有的地位,也为美国主流社会中沉默的、被边缘化的华裔获得了公正的声音。 她的小说《木鱼歌》(Wooden Fish Songs,1995)取自华人开拓者吕金功的真实事迹,生动地再现了吕金功跨越中美地理时空的迁徙,绘制了从中国至美国不朽的华人足迹。小说由三位来自不同地域空间且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来讲述,建构了三个并置的空间关系,交织了来自三个不同种族的文化。林露德在建构三个空间的过程中,暗含着一条流动的线索:吕金功跨越“中美大陆”与“美国南北两个大州”的迁徙,在不同的空间体验与文化经验的碰撞中阐释了华裔流散身份认同的困境,也暗示着林露德对实现种族融合与多元文化认同的美好期待。本文将在“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对林露德《木鱼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空间建构”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以探究“空间书写”对《木鱼歌》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林露德的生平和小说创作,梳理了林露德小说国内外研究状况,并对“文化地理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其学理意义进行概述;第二部分结合小说的历史背景,对林露德所建构的帝国话语下的三个空间进行分析,充分揭示空间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属性;第三部分聚焦于吕金功在不同地域空间的迁徙活动,通过结合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混种”,以阐释美国多族群社会中的文化认同问题。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回顾“文化地理学”解读《木鱼歌》“空间建构及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尚意;英美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2 周尚意;;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及学科影响[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4期

3 李蕾蕾;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邦虎;;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周剑;;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超;;基于区域视角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定位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向荣;;地方性知识:乡土文学抵抗“去域化”的叙事策略——以四川乡土文学发展史为例[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孟兰娟;;北京——建设适合步行的世界城市[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何传龙;;《紫颜色》中的黑人困境与生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高佳;自我发现历程—《藻海无边》与《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燕;印度民族道路之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殷婷婷;黑白世界中的自我寻找——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小妹;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辉;从个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长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2 马润潮;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3 李蕾蕾;从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4 唐晓峰,李平;文化转向与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新版第八章述要[J];人文地理;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尚军;传统文化的嬗变与新文化精神的建构[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梁健惠;;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承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3 王桂兰;;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基于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J];领导科学;2013年26期

4 陈志;《八闽文化》评介[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5 田毅鹏;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以吉林区域文化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6期

6 毛海燕;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创新[J];学术交流;2004年05期

7 李筑;李世宇;;文化散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庞德英;;正确处理四大关系促进文化和谐[J];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12期

9 王浩;;文化认同:促进中蒙合作与发展的关键[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10 林剑;;文化的评价及其尺度[J];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诚;寿杨宾;;弘扬孔子“和文化”构建和谐文化[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2 张东玲;林跃忠;;唤醒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软实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郭淳彬;;文化多元发展视角下规划的作为与无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朱立文;刘淑玮;;浅谈晋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富有;;元上都文化的历史定位与现实价值[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上)[C];2008年

6 翟鹏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那”文化区当代民族文化间性的建构[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来仪;;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重要的存在形式——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关系探讨[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陳國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张纯;吕斌;;文化途径的内城再生规划——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N];国际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潘剑瑾;[N];中国老年报;2010年

4 ;[N];文汇报;2010年

5 心轩;[N];新疆日报(汉);2011年

6 徐诚 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主任、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寿杨宾 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副秘书长、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副编审;[N];各界导报;2010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赵国军;[N];解放日报;2012年

8 吕虹 编译;[N];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张祯希;[N];文汇报;2013年

10 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 江泽林;[N];陕西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季;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琼娥;云南爨文化的多元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冠伟;大众文化到消费文化:“神话”向世俗化的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朱先前;西安古都历史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李梅艳;教师对学生文化的认同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艳萍;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范应力;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成就、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明明;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价值观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朱益峰;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解读[D];山西大学;2010年

9 张媛;从他者之镜看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D];湖南大学;2012年

10 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7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57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