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青岗峡与青岗岭之地望考辨
本文关键词:唐宋时期青岗峡与青岗岭之地望考辨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史料和实地调查,认为青岗峡的地望在环灵大道上,即今甘肃环县洪德乡赵洼村至山城乡之间的环江河道,而青岗岭的地望则在河曲之地,即今陕北鄂尔多斯高原,澄清了学界对二者地望的混淆。另外就北宋青岗峡及其周边的部分城寨略作探讨,以揭示出青岗峡在北宋时期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
【作者单位】: 甘肃省环县博物馆;
【关键词】: 青岗峡 青岗岭 地望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青岗峡和青岗岭1作为唐宋时期的重要地名,屡见于史料记载。但是学者们却长期将二者混为一谈,以至于对二者的地望亦认识不清。如《读史方舆纪要》中载:“青冈峡在(环)县北。亦曰青冈岭。”2严耕望在论述唐代交通路线时,认为青岗岭和青岗峡同在长安通往灵州的环灵大道上。3谭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艾冲;;唐代“河曲”地域农牧经济活动影响环境的力度及原因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戴应新;;宋《折克行神道碑》考释[J];文博;1987年02期
3 王使臻;;俄藏文献Дх.2822“字书”的来源及相关问题[J];西夏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郭淑新;董秀丽;;中华民族的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辩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张增午;;豫北长城遗址的探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2期[C];2009年
8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9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应存;李金田;史正刚;;俄藏敦煌文献Дx02822“蒙学字书”中之医药知识[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白滨;;黑水城文献的考证与还原[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3 崔红芬;;西夏僧人“德慧”师号考[J];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马德;;敦煌新本Дх02822《杂集时用要字》刍议[J];兰州学刊;2006年01期
5 文志勇;;从俄藏汉文《杂字》看西夏社会发展[J];兰州学刊;2009年02期
6 孙星群;西夏汉文本《杂字》“音乐部”之剖析[J];音乐研究;1991年04期
7 艾冲;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数量与分布[J];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8 艾冲;论唐代后期沙陀突厥东迁的四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小荣;敦煌杂剧小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3期
10 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02期
本文编号:590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59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