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5:33
本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声景观 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视像景观 游客感知 视听耦合
【摘要】: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是我国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其景观研究不应仅局限于视像景观的色彩、形态、功能等方面,而应扩展到其他更多景观形式中。Soundscape——声景观,是景观研究的新领域,可以为旅游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开拓新的思路。 本文在总结归纳声景观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把声景观和景观环境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形式及游客主观感知联系起来加以深入探讨,以“声景观——综合景观——游客感知”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关问题为新切入点,综合运用景观学、符号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通过实验室实验法、现场测量法与问卷调查法等,剖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的感知机理,并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思考旅游声景观的优化设计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基于声景观相关研究结果,界定旅游声景观的概念,探讨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声景观的构成,并着重分析了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的物理属性和文化属性。 (2)运用符号学理论对声景观双重表意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声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和旅游情感意味双重表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促进双方的体验程度,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究游客对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的感知类型、规律与过程。 (3)通过创设与典型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相似的声像环境,利用实验室实验法,以声景观的双重表意结构为基础构建视听耦合模型和视听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剖析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与视像景观的耦合机理。 (4)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运用上述研究得出的声景观感知规律及其与视像景观耦合原理,利用声级计进行现场声学测量,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游客主观感知,归纳出案例地声景观在自身特征、与视像景观关系和游客体验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旅游声景观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旅游声景观 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视像景观 游客感知 视听耦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8;K9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现实背景10-11
- 1.1.2 理论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实践指导意义12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12-13
- 1.3.1 研究目标12-13
- 1.3.2 研究内容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1.4.1 文献分析法13-14
- 1.4.2 现场测量法14
- 1.4.3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法14
- 1.4.4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14
- 1.5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14-16
- 1.5.1 声景观感知的量化表达14
- 1.5.2 声景观与视像景观耦合机理分析14-15
- 1.5.3 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设计原则与路径15-16
- 1.6 研究思路16-17
-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17-26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7-23
- 2.1.1 声景观基本概念研究17-19
- 2.1.2 声景观评价方法研究19-21
- 2.1.3 声景观与视像景观关系研究21-22
- 2.1.4 声景观优化设计研究22-23
- 2.2 理论依据23-26
- 2.2.1 旅游景观学理论23
- 2.2.2 符号学理论23-24
- 2.2.3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24-25
- 2.2.4 系统耦合理论25-26
- 第3章 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的属性与感知过程26-36
- 3.1 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的构成26-28
- 3.2 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的属性28-29
- 3.2.1 旅游声景观的物理属性28
- 3.2.2 旅游声景观的文化属性28-29
- 3.2.3 物理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关系29
- 3.3 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感知过程29-34
- 3.3.1 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的双重表意结构29-31
- 3.3.2 游客对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的双重感知31-32
- 3.3.3 游客对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感知的心理过程32-34
- 3.4 本章小结34-36
- 第4章 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与视像景观的耦合机理36-50
- 4.1 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与视像景观耦合的概念36-37
- 4.2 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与视像景观耦合的实验设计37-47
- 4.2.1 实验设计37-42
- 4.2.1.1 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建构37-39
- 4.2.1.2 耦合协调评价模型39-41
- 4.2.1.3 实验步骤41-42
- 4.2.2 实验结果42-47
- 4.2.2.1 视听组合耦合协调度计算42-44
- 4.2.2.2 声景观与视像景观关系分析44-46
- 4.2.2.3 声景观与视像景观的双重表意分析46-47
- 4.3 历史文化旅游声景观与视像景观耦合机理分析47-49
- 4.3.1 视像景观主导声景观感知47
- 4.3.2 声景观对视像景观具有能动作用47-48
- 4.3.3 视听形式影响耦合程度48-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声景观感知现状和优化设计50-64
- 5.1 案例地声景观感知调查50-52
- 5.1.1 案例地选取50
- 5.1.2 调查内容与方法50-51
- 5.1.3 问卷设计51-52
- 5.2 案例地声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52-58
- 5.2.1 案例地声景观构成52
- 5.2.2 案例地声景观与视像景观的耦合52-55
- 5.2.3 游客对案例景区声景观的感知规律55-57
- 5.2.4 案例地声景观存在问题57-58
- 5.3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声景观优化思路58-63
- 5.3.1 明确声音元素的角色作用59-60
- 5.3.2 调控旅游声景观的物理声级60-61
- 5.3.3 实现旅游声景观双重表意的协同61
- 5.3.4 兼顾旅游声景观与视像景观的耦合61-62
- 5.3.5 强调“游客感知”的设计视角62-63
- 5.3.6 遵循旅游声景观的感知规律63
- 5.4 本章小结63-64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4-67
- 6.1 结论64-65
- 6.2 创新点65-66
- 6.3 不足与展望66-67
- 附录67-70
- 参考文献70-7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6-77
- 致谢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丽华;廖为明;;森林公园声景观资源调查分析——以江西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2 赵刘;;符号学视角下景观的意义感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3 巩R,
本文编号:609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60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