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颍州府城镇历史地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颍州府城镇历史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3年
清代颍州府城镇历史地理研究
卢海龙
【摘要】:本文并通过四个专题,对清代颍州府城镇历史地理进行了研究。这四个专题分别是:清代颍州府形成的过程和所辖六县一州的城镇概况;旱涝气候对城镇和府域农业经济的危害;水陆交通的发展及其对城镇商业的影响;颍州府城内外的历史遗迹和相关文事概况。 在清军入关之后对淮河流域地区的治理中颍州府具有典型代表性。颍州府处于皖鲁豫三省的交汇处,其府域内的六县一州对安徽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有着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颍州府的历史在中国淮河流域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意义,被众多历史学者所关注。本文探讨了城镇、灾害、交通、文事等文化特征。以对颍州府域内的人文历史地理进行新的审视。 本文的第一章,将颍州府的历史沿革,作为一个当时新建省份治理下的府,并将其建置的频繁变化作为探究对象。在整个清朝统治时期,该区域的行政建置不断变化。本部分以颍州城的区位为角度,梳理了:颍州府建置沿革及府域形成、清代颍州府及其所辖县城的城池概况、形态与结构。对当今的地方行政区划改革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价值。 本文的第二章重点阐述了该地区气候灾害对城镇和农业经济的影响,旨在说明颍州府域内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典型性。本章首先大致罗列了当时的洪涝、干旱灾害在府域内对各个城池产生的破坏,指出了这两种灾害出现的特点。并统计了在清统治时期长达268年的时间跨度中,这些灾害在其所辖的不同县区里出现的比例。继而分别从气候和河道连接上分析了洪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并表述了气候对城池、农作物、人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本文的第三章对一些依靠淮河干流而形成的城镇进行了研究。淮河、颍河、涡河等主要河流的优势在清朝中前期仍被凸显。然而在传统的驿传的形成上,新式交通在清朝统治的后期完成了历史性的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朝末期,这个府域内的铁路筹建已被提上了议程。 本文在最后补充了城镇内文化遗产以及文事概况,反映了清代颍州府的文化特点,从诸多文化因素探究了清代颍州府在安徽省文化地位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鑫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陈立柱;洪永平;;淮河文化概念之界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3 孙玉华;宋至清颍州文人及其著述小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蓝勇;区域历史研究应有新的理念和现实关怀[J];史学月刊;2004年04期
5 任重;康熙治理黄、淮、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史;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徐国利;清代中叶安徽省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4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吴四伍;洋务时期整体外交思想研究——兼论中法交涉中义利结合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6 廖华生;;清代蚺城的约保[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7 徐建国;;近代民信局的寄递网络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8 张绪;;清代皖江流域市场的发展概况、特点及原因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9 沈世培;;抗战时期日商洋行在安徽的商业垄断经营[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10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继清;曹坤梓;;黄泛平原“水域古城”类型与特色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殿兵;;管子思想对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3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成平;;“甲辰之役”百年祭[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5 林星;;福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布及演变[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慧芝;朱士光;;宋代太原城址的迁移及其地理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冯贤亮;;舟船交通:明清太湖平原的环境与人生[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8 王健;;明清苏松地方官员祠祀活动的内容、实践及影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9 许序雅;林琳;;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区间贸易[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10 刘学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1985~2007——一个“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8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品;太上皇体制与乾嘉之际权力运行轨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海强;气候变暖趋势下甘肃省粮食供需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音;出口农产品质量、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与种植规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杨莲;近代芜湖与皖江地区农村经济(1876—1936)[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三喜;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志仪;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海涛;;近十年来淮河流域历史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飞;一部实用的工具书——《简明历史辞典》[J];史学月刊;1983年04期
2 丹化沙;渤海历史地理研究情况述略[J];北方文物;1983年01期
3 刘家和;读《古代荆楚地理新探》[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04期
4 民档;《中国历史地理简编》已出版[J];民国档案;1992年03期
5 卓严;古地今注,错得离谱[J];咬文嚼字;1997年02期
6 华林甫;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09期
7 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8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2期
9 ;《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出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有德;再谈唐代轮台问题——兼与林必成同志商榷[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元文;;竖沙煮盐历史地理考[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高传棋;;如何重建台湾境内的小区域历史地理[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龚胜生;;隋唐五代长江流域疫灾地理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宏岐;王豫北;郭用和;;濮阳地区若干历史地理问题考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陈昌远;;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的历史地理看偃师商城遗址为汤都西亳[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李卓仑;满志敏;杨煜达;;《王文韶日记》记载的1867-1872年武汉和长沙地区梅雨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继民;;序[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马悦婷;;《味水轩日记》记载的1609-1616年天气气候记录的初步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涛 本报记者 张淼;阜阳市颍州区政协 强化“三化”建设[N];江淮时报;2011年
2 颍纪;[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张燕 本报记者 田斌;[N];安徽经济报;2010年
4 记者 杨媛媛 实习生 张雪敏;[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5 徐冬;[N];中国人口报;2011年
6 谢林;[N];安徽经济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易颖;[N];南方周末;2003年
8 徐冬;[N];中国人口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冼敏;[N];南宁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邓九平;[N];安徽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敬飞;五岳祭祀演变考论[D];清华大学;2012年
2 刘铁程;多思麦历史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高凯;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4 倪文君;西方人“塑造”的广州景观(1517-1840)[D];复旦大学;2007年
5 张金莲;发展与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6 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8 黄富成;汉代农业生产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宋卿;唐代营州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晗;人口变动、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海龙;清代颍州府城镇历史地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朱喜乐;许昌历史地理三论[D];郑州大学;2010年
3 孔艳;明清时期湘江长沙段历史地理问题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红帅;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奥佳(Zakharenka Volha);十七世纪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名考察[D];复旦大学;2012年
6 方旭峰;明清之际浙江禅宗寺院地理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高一萍;秦汉马邑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安娜;汉赋与汉代地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姗;贵州地扪侗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肖爱玲;徐州城市历史地理浅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颍州府城镇历史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6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