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以2009年全国各省区地理学及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基础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趋势分析、重力模型,揭示我国地理学及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得出结论:(1)各类硕士学位点在省区间均呈高度集中分布态势,集中度大小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2)我国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的分布为:东部西部,北部南部,南北差异东西差异.(3)北京是全国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的最大中心地,江苏是南方的最大中心地,甘肃、四川、湖北、广东分别是西北、西南、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的中心地.(4)我国2011年新增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2个,进一步强化了原空间分布格局,并使东部沿海北方山东成为新的中心地.由此可见,我国西部地理学硕士点的建设有待加强.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理学 硕士学位点 分布趋势 空间格局
【基金】:四川省精品课程《中国地理》 内江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08NJS-16) 内江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质量工程(XZY201105和XSJ201103)联合资助
【分类号】:G643;K90-4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学者对高等地理教育的研究在地理高师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设置、教育实习、野外考察、地理教育改革等方面[1-6],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再分配的地理学高等教育空间分布格局方面,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简单数据统计的方法[7].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虹;梁品文;;21世纪地理教育改革的基本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刘成新;徐宣清;;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研究——以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李山;王铮;钟章奇;;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4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5 范中桥;;对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地理野外实习的思考——以大庆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李红锦;李胜会;;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卢小丽;杨梅;李尤;;高师地理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探析及构想[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袁天凤;卢小丽;胡晓东;孙特生;;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合作教育模式研究设想[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9 蒋溢;刘长秀;;师范生地理教育实习前的能力准备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29期
10 郭金铭;袁天凤;;我国地理科学专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贺;罗问;刘付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残余Kriging方法预测地表高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董畅;;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J];安徽地质;2011年03期
3 杜岭;储金龙;刘复友;;基于GIS的城市密度分区模型建立——以蚌埠市中心城区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李贤胜;;广德县农用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演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9期
5 马静;张仁陟;陈利;;耕地地力评价中土壤养分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研究——以会宁县土壤速效钾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6 李丹;薛联青;郝振纯;王振龙;;淮北平原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变异性实验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7 刘玉红;张卫国;;基于GIS的土壤侵蚀研究系统框架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8 蒋国富;;基于GIS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空间分异特征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9 高英杰;潘剑君;刘世峰;;1:10000大比例尺DEM的制作及其地学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邓珊珊;夏丽华;千怀遂;;基于栅格化的广东省气候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刚;孙长虹;潘涛;齐s,
本文编号:682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68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