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高中地理区位分析教学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3年
高中地理区位分析教学策略研究
高梦
【摘要】:区位分析是对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为生产活动选择最佳空间布局的过程。区位分析作为贯穿高中人文地理的一条主线,无论新课程改革之前还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实施当中,一直都是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分析和集聚等知识及技能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这一目标的内容体现,也一直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具有较强的现实研究意义。高中地理区位分析教学内容丰富,其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要以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和教学环境条件等为依据,可以选择综合分析策略、读图认知策略、角色扮演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比较分析策略、案例教学策略等。 本文共四部分内容。以地理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力求为高中地理区位分析的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以推动高中地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区位分析教学策略相关研究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展开调查研究。 第二部分对高中地理区位分析的相关概念、区位分析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区位分析一般思路等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 第三部分通过对高中地理区位分析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高中地理区位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师的背景知识掌握情况,具体的教学过程探讨了高中地理区位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研究区位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依据,包括理论基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和教学环境条件等。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适合高中区位分析教学的策略,并通过具体详细的教学案例一一阐述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3.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革;刘锋;;“农业与工业”专题复习[J];地理教育;2010年03期
2 陈计兵;;地理问答题答题方法指津[J];地理教育;2010年04期
3 王丽华;;地理教学中的“建模”与灵活“用模”——以区位分析中的“政策”因素为例[J];地理教育;2011年11期
4 徐建华;朱雪梅;;“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专题复习[J];地理教育;2012年Z1期
5 刘立昌;;地理:找准切入点 训练整体性思维[J];广西教育;2012年12期
6 李榆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区位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26期
7 刘玉琴;丁俊新;;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标下地理案例教学方法——以“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2期
8 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9 尚宏征;;高考文综地理第二卷的答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2年20期
10 杨全红;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依据教师的个性特点[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莉军;高中地理新教材区位因素教学策略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国丽萍;高中《地理1》内容体系及教学策略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俊新;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辛慧芳;中学农业地理知识分析及教学策略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薛红;中学工业地理知识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剑;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教学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洪杰;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超;基于教学过程分析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明;试论外语课堂评估手段的现状及可选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正明;践行道德策略性知识的意义及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姚汝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运用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梁秀清;陈宏友;;儿童参与课堂学习能力标准建设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滕瀚,唐智松;网络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汤诗华;刘盛峰;朱祖林;;现代远程教学运行状态的构成要素与理论模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任向东;;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赵海鹏;尚艳秋;;隐性课程的潜教育价值分析——以生物学教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9 郝涂根,鄢洪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弊端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肖双喜,徐玲,黄世祥;管理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二合一”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民;;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陈德安;申国昌;;荀子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胡居荣;曹宁;;基于认知心理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欣;;中学英语教学的三大认识误区及诊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蒲生财;;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教材价值功能[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曹继军;;浅议初中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的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曹巧珍;宋阳;田霖;夏寅贲;;无线通讯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叶晓玲;邱晓丹;;论精细加工理论和成分显示理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吕庆芬;;浅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李懋;万伟平;肖平;;推进高、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策略设计[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苑廷刚;运动视频图像多重处理技术系统在田径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和创新[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松;自我调节学习中成就目标的动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晓红;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的编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唐泽静;高中英语教师知识及其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郎晓叶;高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爽;元认知干预技术加入生理训练对惊恐障碍治疗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鞠杰;高中地理学案导学与情境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喜杰;关于小学数学迁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凤秋;多媒体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张述林;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技术初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01期
3 王郁莲;;“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J];地理教育;2002年04期
4 陈实;李家清;;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型设计初探[J];地理教育;2002年04期
5 刘晓梅;;“世界的人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地理教育;2002年05期
6 任旭东;;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J];地理教育;2003年01期
7 刘祥红;;9.2“巴西”[J];地理教育;2003年03期
8 李志伟;;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过程评价设计[J];地理教育;2003年04期
9 车向坤;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章 极地地区[J];地理教育;2003年06期
10 许长玲;“城市的区位因素(二)”案例导引[J];地理教育;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王向东;中学区域地理的主题选择、目标构建和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天成;从因果作用到因果规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玉岳;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曹照洁;因果关系研究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文凤;因果关系的表达与逻辑推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柯莹;地理新课程“认识区域”部分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波;表示因果关系的语法功能词[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曾晓红;“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方荟蕾;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秦耀新;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华;中学地理新课程教育价值取向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惠琴;;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11年04期
2 陈昌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年10期
3 崔续昌;高中地理课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7年02期
4 赵仁静;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年03期
5 全斌;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策略浅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年05期
6 ;对高中地理新大纲“思想教育要求”的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06期
7 李生泉;高中地理判析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Z1期
8 王黎,段惠民;’95高中地理会考分析[J];青海教育;1996年04期
9 游美华;对高中地理新教材深度、难度、广度之浅见[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年Z2期
10 王燕萍;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四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珠;;略论野外考察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潭玉华;;如何教好高中地理课[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陈国彦;;台湾的高中地理教育问题[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李世忠;;高中地理“城市交通”研究性学习探讨和政东路交通状况调查评价[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吴明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与类型的再思考[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杨林;;实验手段在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探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张蕾;;定位理论在高中地理新课改中的运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先青平;;浅谈高中地理复习的基本策略[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9 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大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概念的编订[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威宁自治民族中学 阳万发;[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江西省广丰中学 徐贞伟;[N];学知报;2010年
3 江西省广丰一中 许明朗;[N];学知报;2010年
4 河南禹州二高 李战歌;[N];学知报;2010年
5 淅川县一高 张德昌;[N];学知报;2011年
6 河北省魏县一中 郭海伟;[N];学知报;2011年
7 万载第二中学 丁北和;[N];宜春日报;2009年
8 山东莒县 贾洪志;[N];学知报;2010年
9 河南长葛一高 赵志强;[N];学知报;2010年
10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王照策;[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大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孔云;文化视野中的地理教科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苏小兵;中学地理电子教学地图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邱慧芳;国际直接投资—基于空间经济与区位的一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张立华;我国通信运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张建珍;科学探究学习视域中的地理主题活动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兄;基于图式的数学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专栏的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小漫;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倩;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学生地理知识素养的培养作用及教材使用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祥凯;谈高中地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苏洁;高中地理阅读专栏分析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小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继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年
9 李碧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姝媛;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地理区位分析教学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6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