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合肥县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合肥县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3年
清代合肥县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唐乐
【摘要】:城市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近些年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的突破,成果斐然。城市历史地理学是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是我们理解和认识今天城市发展变化的基石。合肥置县于秦,历经汉唐明清发展至今,在漫长的200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是重要的军事重镇,为江淮中部地区的州治之所和战略要地。合肥在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下,几经毁灭,又几经重建为军镇。合肥的城市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从汉至明,合肥城市功能一直被定位于军事要塞,直到清朝,迎来了近三百年的稳定局面,合肥也开始正常发展,成为安徽重要的城市以至后来的省会。合肥城市的发展是清代整个江淮地区经济发展的缩影。研究合肥城市历史地理,可以为现代和平环境下合肥的大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研究合肥在清代的历史城市地理,可以了解清时期合肥的城市布局、城市结构、城市管理等一系列情况,为当代安徽建设皖中城市带的核心特大城市合肥提供有效的历史经验。并在对合肥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寻找、保护、规划合肥的古迹和传统文化遗存,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更好的对合肥进行的古迹的保护和现代化大都市的规划和发展。并为皖中其他城市所借鉴,发挥历史地理地理学的“经世致用”的作用。 本文以清朝时期的合肥县为研究对象,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清朝时期合肥城市的历史地理基础,从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清代合肥城池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城池的规模变化、修缮次数和方式及其原因是本章探讨的重要原因。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清代合肥城市内的行政、军事等空间要素的分布地点、变迁及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清代合肥城市内的文教空间。详细叙述了其分布的位置、变迁的原因及其后果,来探讨合肥城市微观布局的概括及其布局特色。 第六部分,主要探讨了清代合肥县的宗教信仰,详细叙述了其宗教派别、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其后果,来探讨合肥县的宗教信仰空间的布局及其演变。 第七部分,结语。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就目前而言,相对于其他城市的研究热度,合肥受关注相对较少,关于合肥历史地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从城市历史地理角度出发,将清代的合肥县作为一个专题做全面的研究,用历史地理学方法构建清代合肥县城市历史地理的布局、发展、演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6;K24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南蓉;合肥史话[J];安徽大学学报;1978年03期
2 谈儒强;;教化之基 养正之所 贤才之薮——以清末以降合肥地区私塾教育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赵家栋;“合肥”地名来源再考释[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宁业高;杨福生;王心源;;合肥考释[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侯仁之;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与城市规划[J];地理学报;1979年04期
6 王守春;;一部历史城市地理的系统之作[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7 苏诚鉴;;“输会”合肥的兴衰[J];安徽史学;1986年01期
8 卞国金;庐阳书院变迁述略──从庐阳书院到合肥一中[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9 万利国;合肥区域城镇历史发展阶段及其规律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S1期
10 陆发春;;合肥地域南淝河史事考述[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芳;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李嘎;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爱玲;徐州城市历史地理浅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孟令宏;包头旧城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5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8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杨铭;;试论后秦政权兴盛与衰亡的原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朴玉顺;;集安高句丽丸都山城的筑城理念浅析[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5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7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怀宇;论隋唐开发淮河流域交通的国策[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沈世培;;试论近代安徽江淮地区集市贸易的变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张南;张宏明;;安徽汉代城市功能初探[J];安徽史学;1991年04期
4 唐晓峰;于希贤;尹钧科;高松凡;;芜湖的聚落起源、城市发展、及其规律的探讨[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侯仁之;北京都市發展过程中的水源問題[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5年01期
6 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8 贺树德;;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及其特点[J];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9 张大伟;营口开埠与晚清辽河流域城镇的发展[J];北方文物;2004年04期
10 郭学东;皖北商埠转向工业城市的成就与前景[J];财贸研究;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毋有江;北魏政区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肖爱玲;西汉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大学;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彬;淄博市城镇体系定位的历史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靳美娟;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持续性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伟国;山东潍坊地区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盛岚;民国时期新疆城镇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书;北京历史地理研究新成果[J];前线;2002年03期
2 吴越;《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06期
3 辛德勇,华林甫;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07期
4 朱士光;我国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3期
5 赵夏;;侯仁之先生与文化遗产保护——兼谈历史地理研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6 吴均;论西月河、列驿与食堂之驿路——对佐藤长所著《西藏历史地理研究》一书中几个问题的商榷之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翟忠义;王国维的历史地理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守春;中亚地区历史地理研究的一部基础性著作——评《我国古代对中亚的地理考察和认识》[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9 刘中民;滕桂青;;十余年来国内南海问题的历史地理和法理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杨果;《吴船录》对湖北历史地理研究的价值[J];江汉考古;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光明日报;2000年
2 崔永红;[N];青海日报;2001年
3 通讯员 李玮颖;[N];联合时报;2001年
4 张积玉;[N];光明日报;2003年
5 葛剑雄(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N];解放日报;2002年
6 ;[N];文汇报;2003年
7 赵慧兰;[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饶邦安;[N];中国档案报;2002年
9 辛德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辛德勇;[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中锋;宋代政区地理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处理[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机构
>四川大学
相关作者
>李中锋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清代合肥县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9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6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