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4:15
本文关键词: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要】:我国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村镇已有不少。红色历史文化村镇是指在革命老区内含有红色资源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村落;另一类是多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兼具红色资源和古建筑文物资源的古村落。迄今为止,革命老区内与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相关的研究还不多。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提出问题部分,概述选题动因、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利用的内容、方法和原则;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先阐述革命老区内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分布、分类和资源特征,并进行优势、劣势分析,再分别从保护和利用两方面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保护与利用的方法;第五章是案例分析——以n<陂村的为例,具体分析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提出适合n<陂红色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第六章为结论,总结研究结论,本文创新之处以及课题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课题从“红色”这个新视角,对革命老区内含有红色内容的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其分布规律、类型、资源特征,以及在保护与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并以n<陂村为例,提出区别于其他类型,更适合“红色历史文化村镇‘这一类型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利用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丰富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发展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同时也为开发利用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革命老区 红色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与利用 n<陂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K90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意义12-13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6
- 1.4.1 研究思路13-14
- 1.4.2 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利用概说16-20
- 2.1 保护的对象内容16
- 2.2 保护与利用的方法16-17
- 2.3 保护的原则17-18
- 2.4 利用的原则18-20
- 第三章 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特征20-30
- 3.1 定义20-21
- 3.1.1 革命老区20
- 3.1.2 红色历史文化村镇20-21
- 3.2 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分布21-23
- 3.3. 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分类23-25
- 3.4 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历史文化遗产25-27
- 3.4.1 遗产类型25-26
- 3.4.2 红色遗产及其特征26-27
- 3.5 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发展的优势与劣势27-29
- 3.5.1 优势27-28
- 3.5.2 劣势28-29
- 3.6 小结29-30
- 第四章 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方法30-43
- 4.1 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方法30-37
- 4.1.1 保护现状30-34
- 4.1.2 保护中存在的问题34-35
- 4.1.3 保护策略35-37
- 4.2 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的利用方法37-43
- 4.2.1 开发利用现状37-40
- 4.2.2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0-41
- 4.2.3 开发利用的策略41-43
- 第五章 案例:n<陂村的保护与利用43-59
- 5.1 n<陂村概况43-44
- 5.1.1 地理位置43-44
- 5.1.2 历史沿革及红色历史概略44
- 5.2 n<陂村的历史文化遗产44-48
- 5.2.1 遗产类型45-46
- 5.2.2 红色遗产及其特色46-48
- 5.3 n<陂村的保护利用现状48-53
- 5.3.1 保护开发历程48
- 5.3.2 保护现状48-50
- 5.3.3 开发利用现状50-53
- 5.4 n<陂红色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中面临的问题53-54
- 5.5 n<陂村的红色遗产保护策略54-55
- 5.6 n<陂村的红色遗产开发利用策略55-56
- 5.7 n<陂村其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策略56-59
- 5.7.1 保护策略57
- 5.7.2 开发利用策略57-59
- 第六章 结语59-60
- 6.1 主要结论59
- 6.2 未来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62-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春晓;任俊卿;;固新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2 童碧莎;;我国古村落旅游的住宿接待模式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孟明浩;俞益武;张建国;;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研究——以浙江兰溪市诸葛村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4 单霁翔;;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研究(下)[J];城市规划;2009年01期
5 赵勇;建立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制度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4年07期
6 许汉琴;;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11年11期
7 何建军;杨春;黄伟锋;;宁波前童镇总体规划方案探析[J];规划师;2009年07期
8 王树林;走进冉庄地道战遗址[J];党史博采;2001年10期
9 徐仁立;;国外红色旅游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李百浩,何展宏;因族而兴的湖北古镇——洪湖瞿家湾[J];华中建筑;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宇;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2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2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