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6-07-20 10:07

  本文关键词: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 2012-07-14 发布:  

  2012年第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2年第5期

  摘要: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一要明确其教育目标,二要明确其主要内容,三要正确选择教学方式,四要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69—02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教学的核心理论,而一种全新的人地关系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己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与必然选择。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并以其为主线贯穿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中。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发展,加强高中生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手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技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新课改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分为三门必修课、七门选修课,加重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比重,缩小自然地理比重,使之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在未来的社会里,人地关系日益复杂,矛盾日趋尖锐化,可持续发展思想适应了未来地理教育的需要,所以一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的人文地理教育又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人文地理教育的目标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育人,促进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树立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新地理观念,要让学生掌握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要通过人文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迅速发展,不存在西方国家在工业初期所具备的资源丰富、市场宽松的优越环境,取而代之的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阻碍和谐发展的问题,所以实行新的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成为中国的一种必然选择。
  在能力目标上,要使学生在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技能和能力,能够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能够提出方案、措施和办法。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针对高中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人文地理教学,使学生端正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态度,积极地推进人文地理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二、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要求,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现行的教学内容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述地理事实,把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积极联系起来,并正确面对和解决环境问题、有害性生产问题、贫困问题,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内容。一般地说,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
  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消除贫困、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教育。通过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掌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包括农业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工业、交通与通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源生产和消费区域的开发教育,等等。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能自觉地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生态可持续发展教育
  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荒漠化防治与土地退化整治的教育,保护大气层、控制大气污染的教育,防治酸雨的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恶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优先考虑的关键,从而能自觉执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人文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式
  1 问题式教学的方式
  人文地理教学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求知欲强,有探究精神,而且具有极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在教学中,当讲授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人文要素,设计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命题。
  比如,在人口与环境第一章,可围绕“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力资源如何开发”、“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等命题进行设计、讨论,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进行画龙点睛的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训练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同时也进行了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
  2 社会实践的方式
  社会实践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制订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自愿者活动、社会实习等活动,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可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与发展的信息活动,利用课堂和壁报发布消息,多渠道积累社会环境与发展的消息,开阔学生的眼界。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因此,代表新的人地关系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前人文地理教学中的主线,并贯穿教学内容的始终。
  3 案例教学的方式
  案例教学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高中学生是一个具有青春和活力的群体,有着积极的创新的意识。高中教师的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多结合身边的案例,或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通过充分的备课和案例选择、精彩的课堂设计来促进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顺利进行。
  4 视频教学的方式
  由于人文地理学具有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视频教学的手段,制作教学软件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在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空间或区域,有由阳光、大气、水分、地势地貌、河湖、动植物、土壤、矿物资源等组成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人口数量、语言文字、艺术、饮食文化、民情民俗和宗教和建筑风格;有着工业和农业等生产活动、存在着地域联系、乡村和城市、环境问题等。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将语言文字和艺术等扩散到其他区域和空间,也用不同的方式接受着其他区域和空间传播来的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人文地理知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时,一定要始于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更要回归到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教育,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多学习,深入实际多考察,,能够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以区别于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方法。
  5 专题教学的方式
  如对于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过程,可以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本质是在今天就设法优化工业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人们看到可供食用的生物数量显得不足时,人类发明了驯化动植物技术,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进入工业社会,人类生产的原料和能源大都来源于矿产。另外,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社会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都是技术变革的结果。
  再如,可持续发展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必修二教材第四章有可持续发展的专题,专题谈到了从人地关系思想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转变,存在的环境问题到解决问题措施。通过这一专题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6 专题讲座的方式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知识的核心即可持续发展教育。针对这些教学和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打破班级课堂授课制的约束,组织高中学生集中专题讲座,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四、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使其胜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由于年青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就应该多向资深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评课、多反思、多总结,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年青教师具有朝气和活力,对新的教学方法方式接受较快,应该扬长避短,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老教师应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如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帮助青年教师认识学科本质特征是很重要的。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经济和社会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区位、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而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该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突出,能够有效考查获取信息、分析并进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人地关系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人文地理类教材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到旅游景点、地缘政治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而言,重在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优化和能力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4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4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