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GIS技术在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初探

发布时间:2016-08-09 02:03

  本文关键词:GIS技术在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9年5月第5期

高教论坛HigherEducationForum

May.2009.No15

GIS技术在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初探

毛蒋兴,黄 鹄,陈德荣

(广西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通过对人文地理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存在的弊端及推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提出了应将GIS技术引入人文地理课程群的教学中。文章以多年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广西师范学院人文地理课程体系中的实例教学为案例,着重介绍了GIS中的可视化功能、空间分析功能以及GIS的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中展现出的良好的教学效果,论证了GIS作为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在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关键词:GIS技术;人文地理课程群;改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09)05-0021-04

我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尚存在差距。从总体上讲我国人文地理学教学强调知识和理论学习、轻视获取知识和理论的方法传授,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研究能力及方法培养[3]。开设的专业课程以知识和理论为主,虽然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地图及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课程,但几乎没有与人文地理各分支课程进行关联教学,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理论,但不知道这些知识和理论是如何获取的,学习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也没有形成基本的专业研究能力,所对应的教学模式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全面提高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质量将是现阶段推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GIS技术为改变传统的人文地理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人文地理课程群更加方便、快速、准确地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信息载体的作用。首先,它能将属性信息与空间数据结合起来共同管理,并实现了可视化,这为人文地理教学中更好地使用地理图像、图表以及虚拟现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次,GIS技术的最关键特征是它能够将各种与空间有关的数据和地理位置链接在一起,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出发来表达、分析各种数据,从而在人文

收稿日期:2008-12-02 修稿日期:2009-01-17

基金项目:2008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在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中的研究及实践0(编号:200810603R03);2006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重大课题/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培养制度创新研究0(编号:200610603R02).

作者简介:毛蒋兴(1976-),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地理具有空间特质的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4]。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专业理论与GIS的关联教学的理念对于人文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利用GIS的研究方法可以全面的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广西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点,2001年开始招生,广西师范学院成为全广西惟一一所设立人文地理硕士点的高等院校,设有区域经济与区域开发、国土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研究方向。经过8年来的建设,无论是学位授权点还是教育水

引 言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支柱,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以协调人地关系为己任。在当今世界人地关系日益紧张,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严峻形势下,社会要求人文地理学为缓解这一矛盾起到应有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沿用苏联模式,只设立经济地理学课程。1980年人文地理学开始复苏,直到1999年才推出了全新的地理科学教学计划,人文地理课程更多地被纳入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以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为主干课,包括城市地理、旅游地理、人口地理等若干人文地理分支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的人文地理课程体系,此后改革进一步走向完善。但与自然地理学相比,教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属教学薄弱环节;与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地理教育强调课程设置体现综合性、重视基础课程、大量增设选修课、重视课外实践、强调传授专业技术与方法等特点相比,

[2]


  本文关键词:GIS技术在人文地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9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89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