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探析

发布时间:2020-06-05 15:26
【摘要】: 任何教育都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它们都产生并服务于社 会实践的需要。随着知识型经济和知识型军事的发展,知识对军队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也日益明显和深刻。强化知识 育人意识和发挥其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成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 教育的重中之重。 所谓知识育人,其实质是包含着相关过程、原则和最终目标的 完整的有机结合体,同时存在于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其过程就是 主动、正确地处理处理好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和培养军人思想政治素质、传统灌输教育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思想 政治教育育人的独立性和非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包容性等一系列的 矛盾关系。其原则就是坚持又红又专全面育人,使受教育者的学识 层次与思想境界同步提高,知识水平与政治素质共同增长,个人发 展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其最终目标是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素质全 面,能成功接受未来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挑战的高素质新型军事 人才。 知识育人的功能在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必需的又是 可行的,关于该点,原因有二:首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 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需要运用知识育人的功能予以解决之,这些 问题有如我军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尚不能完满实现被赋予的两大历史 使命,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传 统的教育方式满足不了当前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其次,现 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强化知识育人 来予以消除,只有充分发挥知识育人的作用,才能成功地实现反西 化反渗透,,同时飞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技术已经并将继续为知识发挥 巨大的育人功能提供现实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拙。 针时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要求和官兵现有知识结构水 平,知识育人功能的最直接的体现是从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 识、思维科学知识和一些军事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 知识这四个方面为受教育者裕建一个合理而宽广的知识平台,力求 借助这一知识平台的底蕴来保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有效 实现。因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来自于受教育者对客体的本 质、规律、要素、结构等知识的把握,以及对主体的合理、全面的 利益和需求的深刻洞察,“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时富来丰富 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一个有知识的人,不 一定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但一个成熟的共产主义者,必定是一个知 识丰富的人。 当然,知识育人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教育的内容上,还体现在教 育的形式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越 来越广泛,不仅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性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其环 境、对象、形式、方法等要素中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童也显著增加。 新颖的教育形式有:第一、运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知识 改变传统的“时间换空间”的教育方式,拓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 时空维度。第二、善于利用知识的交叉渗透性特点抢握和延伸知识 3 育人的内涵和外延,窝育人功能于知识教育之中。 为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三方面合理、准确而完整 地理解和发挥知识育人功能,在认识上必须防止出现三种误区:一 是把知识教育手段等同于价值教育目的;二是将传统灌榆教育与知 识育人对立起来;三是过分强调知识育人作用而导致忽视与其他育 人资源配合运用。在实戏上必须防止过分依赖技术而出现教育主体 异化倾向。这些认识和和实戏误区会不可避免地千扰和削弱军队思 想政治教育中知识育人功能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E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拓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朱洪达;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对策[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3 钱亚梅;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功能[J];理论观察;2001年01期

4 李斌雄;论知识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5 黎刚;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探索;2001年02期

6 董立人;加大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含量的系统思考[J];探索;2001年04期

7 武军仓,蒋杰;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新问题调查分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赵飞;论新世纪“灌输”教育的加强和创新[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2698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698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