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06:10
  炮兵射击指挥作为炮兵作战指挥的重要组成内容,射击指挥效果的好坏对炮兵作战指挥的效果有巨大影响,进而对影响作战结果。以射击指挥技能训练为基础,利用虚拟训练平台对炮兵指挥员进行全面的作战指挥训练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其对应的一体化的先进训练系统是培养学员、各级炮兵指挥员的基本工具,也将是各种战法、方案的试验平台。本文的研究目的致力于提高我军炮兵虚拟训练系统的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指挥训练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指挥训练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对炮兵作战指挥训练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地形要素生成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绘制的地形渲染方法。针对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组成要素的特点,着重研究了计算机生成兵力(人员)、弹丸飞行过程可视化与终点效应中的破片飞散、毁伤效果的显示等虚拟环境的要素及其动态效果实现方法。用关键帧和运动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人员的运动(蹲下动作)建模。通过对终点效应学、毁伤理论的研究,用粒子系统建模方法模拟了弹丸破片的运动过程、对人员的毁伤概率。最后,将本文...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设计研究


Clip纹理MipmaP是同一纹理的多种分辨率版本,这样实时系统在多边形大小小于纹理

村庄,道路网,湖泊,河流


等;湖泊、森林等为面特征。炮兵射击指挥虚拟现实训练系统中主要创建了道路、河流、湖泊、村庄等特征,如图2一8所示:左图中是河流,中图是道路,右图是村庄,这些物体的特征是按照它们在实际地图的位置来生成的,在做好的地形框架了生成一个特征层,就可以在特征层上设置地面文化特征的位置,大小以及其表达的方式,比如是用线条、点和面。图2一8河流、湖泊、道路网和村庄对于建筑群、森林、广场公园、桥梁大坝等文化特征,炮兵射击指挥虚拟现实训练系统中预先建立好模型,利用地图提供的几何位置,通过适当的几何变换将它们投射到地形模拟的三角网格上。当地形以及地表文化特征做好后,就可以把文化特征投射到地表上。但是,在投射之前,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设置文化特征的模型替代方式、路径。2.3.1.5添加光照效果图形系统用明暗和阴影来刻画物体立体感

层次结构图,坦克模型,层次结构图,数据库


两种方法生成:①对实体拍下所需的照片,扫描后用图像heP)进行编辑并储存纹理位图;②利用3DsMAX创建高层次细节所需纹理。在构建外形时为了尽可能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坦克的在500以下,一些细小的细节用纹理来表现。构建数据库时仿真中应用的几何模型是以层次数据库结构存贮的,因而可按将几何对象分解,再由下向上顺序重构几何对象。在构建几何对要遵循以下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集合的数目。集合数目越多系统运行时的筛选时间模型的能够独立运动的部件要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集合。这是为运动自由度和在实时系统中控制部件的运动。注意数据库的中心位置和方向。数据库应以模型的贴紧地面的底心,Y轴正向为前方,这样设计出的模型在加入地形场景时就不姿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拟作战战场环境的研究与实现[J]. 李宁,彭晓源,马继峰,冯勤.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7)
[2]仿真建模中的概念模型研究[J]. 赵新俊,王行仁,龚光红.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5)
[3]面向对象的战斗机飞行仿真建模初探[J]. 李嘉林,董杰.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5)
[4]基于OpenGL的火箭轨道可视化系统的开发[J]. 雷雪梅,朱学新,施法中.  微型电脑应用. 2003(04)
[5]分布式虚拟战场中的合成环境生成技术研究[J]. 侯洪涛,石峰,朱一凡,王维平.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4)
[6]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中的新应用[J]. 栾悉道,谢毓湘,吴玲达,宋玉强,农海斌.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4)
[7]虚拟人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J]. 徐孟,孙守迁,潘云鹤.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3)
[8]航天员舱外活动计算机动态仿真[J]. 杨锋,袁修干,李银霞.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2)
[9]一种虚拟人运动拟合算法[J]. 贺怀清,洪炳熔.  电子学报. 2001(08)
[10]基于粒子系统的火焰模型及其生成方法研究[J]. 张芹,吴慧中,谢隽毅,张正军.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1(01)



本文编号:3099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099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