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象派遮蔽的画家—曼奇尼的技与志
本文关键词:被印象派遮蔽的画家—曼奇尼的技与志 出处:《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19世纪现实主义 那不勒斯 曼奇尼 精神病 透视架 美国
【摘要】:曼奇尼出生于罗马,是一个表现出早熟的能力的艺术家。在他十二岁时,被那不勒斯美术学院录取,师从擅长历史场景和青睐戏剧性的明暗对比画家莫雷利(1923至1901年)。曼奇尼在其指导下进步迅速。1872年,他在巴黎沙龙展出了两幅画作。 曼奇尼的绘画在19世纪现实主义美学的最前沿。他擅长的作品包括穷人家的孩子,青少年马戏表演者和音乐家,早期的他在那不勒斯的街头观察获得灵感。成就了早期辉煌却与他的地位极不相称。 在19世纪70年代在巴黎,,曼奇尼结识了印象派画家德加,马奈,成为了约翰·萨金特的挚友,也被萨金特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画家。”而自我的性格又与朋友和画商间的关系产生了种种不和。 1881年,曼奇尼遭受着精神病的折磨。他于1883年在罗马定居,直到1918年迁移到弗拉斯卡蒂。曼奇尼的生命中经常一贫如洗,但他依靠朋友和艺术品买家的帮助下渡过难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的生活状况稳定,并在他的作品中达到了新的高峰。曼奇尼1930年在罗马去世,埋在阿文丁山。 安东尼奥曼奇尼作为一个著名的肖像画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与他自身很难分开,画风大胆,充满活力的技术,以及有些敌对传统艺术的他,性格却又极度羞涩。作画状态也因汞中毒而引起的暴躁情绪分不开。他发明的“透视架”在他作品中发挥到极致。这些作品总会给人难以忘怀的面貌。这种压倒性的油画气息,是否获得了应有的成绩,对他的绘画充满疑问,并对他的处境反思。 2007年10月20日-2008年1月20日在美国费城美术馆举办了曼奇尼大型回顾展。
[Abstract]:Born in Rome, Mancini was a precocious artist who was admitted to the Neapolitan Academy of Fine Arts at the age of 12. Master of historical scenes and a favorite of dramatic light and shade contrast painter Mancini made rapid progress under his guidance from 1923 to 1901. 1872. He exhibited two paintings at the Paris salon. Mancini's paintings were at the forefront of realistic aesthetics in 19th century. He specializes in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teenage circus performers and musicians. He was inspired by his early observation of the streets of Naples. In 1870s in Paris, Mancini met the Impressionist painters Dega Manet and became a close friend of John Sargent. Sargent also called himself "the greatest painter alive." and the self-character, in turn, was at odds with friends and dealers. In 1881, Mancini suffered from mental illness. He settled in Rome on 1883 until he moved to Frascati Mancini on 1918, where he was often destitute. But he survived with the help of friends and art buyers. His life was stable after World War I. Mancini died in Rome on 1930. Buried in Mount Arvinding. Antonio Mancini as a famous portrait painter has not been widely recognized from his own very difficult to separate painting style bold dynamic technology as well as some hostile to the traditional art of him. Character but also extremely shy. Painting state also because of mercury poisoning caused by irritable emotions inseparable. He invented the "perspective frame" Play to the extreme in his works. These works always give an unforgettable look. This overwhelming flavor of oil painting. Whether or not he got the results he deserved, was full of questions about his paintings, and reflected on his situation. From October 20th 2007 to January 20th 2008, Mancini's Great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was held at the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US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3;K835.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静;;莲花开了[J];中文自修;2006年Z1期
2 唐佳;;略论印象派绘画与自然的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王子明;;马奈——一个具有印象性的非印象派画家[J];美术大观;2009年05期
4 约瑟夫·爱弥尔·米勒尔 ,弗兰克·爱尔加 ,姚国强;连载(二) 现代绘画百年[J];美术;1982年02期
5 珍妮特·格雷厄姆;刘一鸣;;光彩熠熠的调色板——记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J];世界文化;1982年03期
6 胡东放;“后期印象派”析疑[J];美术;1983年07期
7 ;世界各地[J];世界美术;1985年03期
8 林运;;印象派绘画[J];世界博览;1985年02期
9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10 尼科利斯卡娅,韦罔;许地山小品的哲学美学趣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媛媛;陈齐腾;;对现代欧洲抽象艺术的一点认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镛;;东西方艺术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武云超;;数字化色彩构成教学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王云菲;汪振泽;;浅析塞尚艺术创作语言的形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6 张兰珍;苗秀楼;;复仇·权利·谎言——评迈克尔·维弗尔的《谎言》[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斌;按“踢”取酬?[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王小珊 山西财经大学;印象派女画家莫里索绘画中的情感世界[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王蕾;那些凝固于静的动态[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郭庆祥;艺术的信仰[N];人民日报;2011年
5 CBN记者 曹俊杰;山民航海梦[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中心;加强法国艺术家与中国的交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沈语冰;从背后望着他们的大师[N];东方早报;2010年
8 杨冉冉;“垃圾危机”困扰那不勒斯[N];工人日报;2010年
9 周宇宁 郭季;意大利“垃圾风波”何时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任元俊;意民众拒绝总理“好意”[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蕾;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学派[D];复旦大学;2012年
2 许以冠;正法·真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金临;吴大羽绘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璐汗;被印象派遮蔽的画家—曼奇尼的技与志[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陈敏;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造型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周连峰;光影下的色彩视觉感受[D];重庆大学;2011年
4 马新君;印象派的奇葩—莫里索[D];重庆大学;2011年
5 李莆;和谐的印象色彩 深厚的农民情怀[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静;论法国印象派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历史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孟祥禹;小议印象派在中国[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燕;论印象派人物场景画画面语言的建构[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9 马艳超;论笔触作为印象派画家个人风格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10 肖莉娜;从印象派衍生出来的绘画语言[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7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36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