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研讨交游论刘基的儒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6-10-16 14:32

  本文关键词:论刘基的儒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研讨交游论刘基的儒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论文摘要怎么写

试议服装微博客与现代服装评论文谈述赋诗以品茗饮茶到赋诗遣兴毕研讨意象中国文化与意象油画的理简析民间舞蹈湖北民间舞蹈“撒叶阐述人生哲学布衣学者看人生毕业分析迁徙基于家谱的家族迁徙数据研讨异世“异世情调”论文大纲论贞德以“女巫”到“圣女”论文谈谈依附以依附到独立论文大纲怎西汉论文,淳于意论文,《诊籍》论探讨北朝北朝公主与政治大学论文简论鲁迅鲁迅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事试论艺术雕塑家李金发中专生毕业谈李伯安及其艺术-论文标准格式范试述延川延川布堆画与现代配饰设探讨顿悟基于“顿悟审美”的广告研究亚细亚侯外庐与《中国古代社研讨交游论刘基的儒学思想及其文生态文艺学的文化资源与理论前景简述浪漫主义与谢野晶子的浪漫主

摘要:刘基是元末明初之时的著名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重要之地。论文简略地考察了刘基的生平经历和交游的情况,以而得出其内在思想的形成以及所交游之人对刘基本人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思想上,刘基兼容儒学众家思想之精髓;幼时便师以郑复初习学濂洛之学,窥得要旨,并对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等人的儒学理念和学说都有所继承和进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深受永嘉学派事功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其一生的努力建立事功的生平经历、文学创作中都有体现。刘基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他的切合实用的文学主张:诗歌创作针砭时弊,以文建言,讽喻社会诸多百态;词曲创作书写壮志未酬、悲戚暮年的哀愤心态;散文创作方面,不论是其寓言散文、游记散文还是论说文等,都对元季之世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抨击和讽刺。并由此得出刘基的文学创作是其儒学思想,特别是其事功思想的体现和反映。 关键词:明代文学论文 刘基论文 生平交游论文 儒学思想论文 文学创作论文
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代写论文可以联系客服人员哦。

中文摘要5-6

Abstract6-9

绪论9-14

第一章 刘基的生平和交游14-31

第一节 刘基的生平14-19

一、幼学渊源14-15

二、末世难为15-17

三、建立事功17-18

四、命途多舛18-19

第二节 刘基的交游19-31

一、刘基与宋濂的交往20-23

二、刘基与苏伯衡、王冕的交游23-31

第二章 刘基思想概述31-41

第一节 兼融众家的儒学思想31-36

一、兼融理学众家31-34

二、经时济世的“事功”思想34-36

第二节 刘基与佛教思想的冲突36-39

第三节 刘基与道家的联系39-41

第三章 切合实用的文学论述41-45

第一节 有裨于世教的诗歌论述41-43

第二节 “理”、“气”并重的散文观43-45

第四章 刘基的文学创作45-60

第一节 刘基的诗歌创作45-51

一、前期之讽喻现实46-48

二、后期之老骥悲暮48-49

三、“师古”之作49-51

第二节 忧世悲戚的词曲51-53

第三节 气昌而奇的散文53-60

一、寓言散文53-56

二、游记散文56-57

三、论说文和赋57-60

结论60-62

参考文献62-64

致谢64

研讨交游论刘基的儒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论文摘要怎么写分析迁徙基于家谱的家族迁徙数据浅论意象迷失,,反抗与妥协——以生简论复归“自我”的超越与复归代成都市文化形象建设的思考-大学生试谈音乐史作为音乐史家的朱谦之江苏灌南方言中的副词“很-论文致谈谈美国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与政治探索民谣现代石油民谣歌曲创作毕对于文化对“木把文化”的认识论关于剧坛奏响国际剧坛的中国声部阐述浅谈中国新设计产业空间标准谈谈家训两宋时期家训演变探析科“五津”寻踪-大学生毕业论文对于史学吴晗史学毕业论文免费下关于新诗新诗的方言化理由学术论试析发展前景 中国古典音乐目前状简述浪漫主义与谢野晶子的浪漫主简论浅析设计批评标准的进展历程浅谈罗家伦与西北建设考察团-论文东关冯氏论文,科举论文,仕宦论文之讽喻现实46-48二、后期之老骥悲暮48-49三、“师古”之作49-51第二节 忧世悲戚的词曲51-53第三节 气昌而奇的散文53-60一、寓言散文53-56二、游记散文56-57三、论说文和赋57-60结论60-62参考文献62-64致谢64              

  • 上一篇论文:试议选本杜诏及《中晚唐诗叩弹集》代写硕士论文
  • 下一篇论文:浅析抉择甲申、乙酉之际的抉择毕业论文格式

  • 更多相关免费论文继续阅读

     


      本文关键词:论刘基的儒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41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