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近三十年来潮汕新修族谱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0:49
【摘要】:本文以潮汕地区近三十年来新修族谱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和修谱活动两方面进行探讨,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梳理目前学术界关于族谱整理、族谱的价值、宗族修谱活动、潮汕族谱及修谱活动研究四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部分着重探讨潮汕地区的修谱活动。自明清以来,宗族在地方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地方经济、社会救济、政治、军事等关系密切。明清时期的修谱目的不单是敬宗收族与血脉传承,更是宗族对自身族史的重构。到晚清,修谱活动成为华侨联系本土的手段之一,也是商人联宗的手段,修谱之目的与意义发生改变。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修谱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而停滞。改革开放后,民间修谱活动日渐升温,修谱的形式与组织较之前发生明显改变。近三十年的潮汕族谱编修活动呈现逐渐升温的特点,潮州、汕头、揭阳三地修谱的活跃程度相近。大部分族谱由该族宗亲组织的族谱编修委员会编写,也有个别独撰。修谱的经费主要来自族内摊派、企业、华侨。第三部分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探讨潮汕新谱,认为旧谱、同宗族谱、长者口述、方志以及其他史籍构成潮汕新谱的主要资料来源,其中以同宗族谱最为普遍。新谱表现了较强的时代特征,体现在诸多类目的设置、体例的创新以及入谱原则的变化。新谱也有教育同族和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从某些类目的编排可看出修谱者有意对本族历史进行装饰,藉族谱以提高本族社会地位。潮汕各公藏族谱还有各种类似宗族活动纪念刊的“类族谱”,“类族谱”主要产生于海外潮人,是潮汕宗族研究的重要材料。第四部分探讨潮汕地区族谱与乡志联修的现象。基于地缘基础而打破血缘法则的“异性同谱”现象反映当代潮汕地区宗族新的发展动态。新谱中“谱志式族谱”在保留族谱最为核心的世系结构之外,糅合志书的编纂体例,衍生出族谱编修的新趋势。第五部分为结语,在梳理前文的基础上,对近三十年来潮汕地区的修谱观念以及修谱活动与宗族重构的关系进行总结与思考。
【图文】:

族谱,重要影响,修谱


显示族谱和乡志的编修,均由村委会主持,二者同时进行。如左图2-1:综上所述,从潮汕宗族自明清以来的变迁可知,潮汕宗族的发展对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修谱活动的展开与时代背景关系密切,明清时期的修谱,某种程度上成为士大夫为宗族重构“国家正统性”的手段。晚清民国之际,修谱成为了华侨联系家乡的重要手段和商人联宗的工具。民国时期,由于动乱,修谱活动大部分停滞。新中国成立后,迫于经济和政治因素,族谱成为政府打击的对象,民间修谱活动同样无所进展。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政治环境趋向宽松,又实行改革开放,民间的宗族活动遂开始复苏,潮汕民间的修谱活动重新得到发展。①揭阳市曲溪镇《尖山村志》,1998 年,福源慈善会编。②潮州市潮安区《江东独树庄氏谱》,1998 年,潮州市江东独树庄氏族谱编委会编。

谢氏,封面,修谱,文史


图 2-2《潮汕谢氏大宗祠纪念刊》封面虽不直接修谱极具程所指,其成立的四个任务之一便是“保借以纪念祖宗、先贤,,使之成为潮汕文史编写的《潮汕谢氏大宗祠纪念刊》,记载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常建华;;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河北学刊;2009年06期

2 冯尔康;;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以清朝人修谱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陈晔;;中国宗谱研究的必备工具书——集学术、资料、实用为一体的《浙江家谱总目提要》[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谢梅英;宁夏图书馆家谱文献的收藏状况及特点[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5 许华安;谈族谱的研究价值与收集工作[J];历史档案;2001年04期

6 王鹤鸣;;史界瑰宝 不朽盛业——近百年来开发中国谱牒资源简述[J];图书馆杂志;2001年04期

7 萨枝新;试论馆藏族谱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2618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618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