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明代徽州谱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21:36
【摘要】:明代是徽州家谱发展的重要时期。家谱是记述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族世系蕃衍发展和主要人物事迹与图、赞等与宗族相关的史书,而作为家谱前具有总领全文,起概括定论性质的谱序,就成为了家谱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记载了一个宗族的姓氏起源、宗族的迁徙与发展、历代先人的德行、编修家谱的起因和过程等内容,其中蕴含了徽州家族道德、徽州社会变迁等多方面的信息,研究徽州谱序对于研究徽州家谱及谱学理论的发展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所收集到的明代徽州谱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从徽州谱序的发展概况、分类情况及其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深入和细致的理论探析,并以明代著名学者程敏政所撰写的徽州谱序为代表,对其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期对徽州家谱乃至中国家谱研究有所裨益。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20.9;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枣庄;“强附贤达”的伪托之作──苏轼《叶氏宗谱序》真伪辨[J];文学遗产;1997年06期

2 龚远生;明《西关丁氏族谱序》碑与家族谱牒[J];南方文物;1998年04期

3 常建华;17世纪的朝鲜族谱[J];史林;2003年04期

4 邵洛羊;唐云山水花鸟画谱序——评介唐云的国画艺术和他的教学方法[J];上海艺术家;1994年03期

5 叶瑞汶;对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的考证[J];文学遗产;1997年03期

6 李志茗;谭嗣同的谱序及其价值——《〈浏阳谭氏谱〉叙例》试析[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3期

7 吴兆龙;徐彬;;李维桢谱序研究——兼论李成梁籍贯[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俞乃华;徽州宗谱中的两篇朱熹序文[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李健美;;唐鉴谱序浅探[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冯其庸;吴梅村年谱序[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幼雄;;再论泉州、台湾的人缘关系——以清代泉州施氏、彰化世氏为例[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连心豪;;宋儒与谱牒之学[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郭志超;;新修谱牒的时代精神——《锦绣庄氏山腰宗谱》评述[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徐彬;;论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蔡庆发;;谈谱牒的编纂[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文敬;;略论谱牒的作用与价值[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华富;;元代世家大族谱牒之最——徽州汪氏谱牒[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许志仁;;明代金门后浦的氏族—许氏与陈氏[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9 陈炳容;;移民与地名[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10 林任申;林林;;丁文江家世考[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贝;族谱串起的珠海历史文化珠链[N];珠海特区报;2007年

2 陈永康;小岭《曹氏宗谱》[N];中国商报;2002年

3 孙叙伦;下笔别自成一家[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宇文家林 古瑾;你从哪里来?[N];镇江日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郑之问 刘紫荣 本报记者 范长敏 韩永强;屈氏及屈原后裔分布大江南北[N];三峡日报;2009年

6 秦洁 潘颖 剑飞;靖江发现范仲淹家谱[N];新华日报;2004年

7 谢世清 陈华;家谱揭开“崇安二蓝”身世之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郑之问 刘紫荣 本报记者 范长敏 韩永强;屈氏及屈原后裔分布大江南北[N];三峡日报;2009年

9 雒焕素;中华贾氏望出甘肃武威[N];西部时报;2010年

10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徐彬;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玲;海南家谱与汉文化南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爱华;族谱话语与权力表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徐松如;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1843-1953)[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磊;明清徽州山林经济与社会[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鹏;徽州历史人物碑传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关系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8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冯剑辉;近代徽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程琳;明代徽州谱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2 宋杰;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文献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光;论明清徽州乡村伦理教育内容及特点[D];安徽大学;2011年

4 马文涛;河北回族家谱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平平;明清徽州妇女的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程李英;论明清徽州的家法族规[D];安徽大学;2007年

7 陈翻蒋;浙江三门陈氏宗谱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李丹丹;明清时期徽州妇女生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杜静;叶氏家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李斐斐;明清徽州宗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3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743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