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地方志、族谱和档案,在史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过去,地方志和族谱在史学领域常被人们所忽视,研究甚少,尤其缺乏对族谱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注意到族谱研究的重要意义。族谱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史料,如家族历史的演变过程、家族的生活风俗习惯等,许多内容可以弥补正史之不足。每一个家族都有本家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即家族文化,深入研究家族文化,可以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蒙氏家族,属于水族的一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历史上为国家为社会建立了丰功伟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221年,秦王朝派遣尉屠睢大将发五十万大兵征讨岭南,迫使居住于今两广一带的百越族群“骆越”一支向北迁徙,他们几经辗转,休养生息,最终到达黔桂边境一带居住。此乃是水族历史上的一次大迁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族历史是多个家族共同创造的,在水族中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有蒙氏、韦氏等家族,他们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贡献。明洪武二年(1369年),蒙闻公奉命率兵抵达今黔桂一带平乱,屡立战功,被封为独山州长官司,世代承袭,直至民国时期。蒙氏家族在此地统治长达六百多年,其子孙后代为了生存发展,迁徙到以独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如贵州都匀、三都、荔波等地,其中以三都为主要迁入地,蒙氏成为水族的重要大姓之一。对三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本论文就蒙闻后裔在三都及周边地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对蒙氏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剖析,全方位深入探究,以增强蒙氏家族对本家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体系的基本形成,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从早期夏朝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期,概述三都水族自治县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建制沿革。接着,对目前学术界专家学者对水族族源所持不同的观点进行阐述,并根据学界对水族族源提出的新看法,以及笔者经田野调查得出的一些文献资料及已掌握的知识理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最后,指出水族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情况及在三都县的具体分布情况。第二,是对蒙氏的源流进行梳理和分析,概括蒙氏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概述蒙氏家族的历史变化过程及蒙氏历代土司的历史功绩,列举蒙氏先祖在三都县及周边各地区的发展状况。通过比较三都县境内蒙氏家族与其他几个代表性的家族,深入探究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别,从而阐明蒙氏家族历史发展具有的主要特点。第三,从家族文化的视角,对蒙氏家族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进行深度发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别阐述蒙氏家族修建宗祠及编修族谱的状况,同时阐述蒙氏家族的郡望和堂号,从多地域、多角度比较分析蒙氏家族字谱的使用情况及其所反映出的一些历史问题。最后,对蒙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及其功能进行分析论证。第四,从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两个角度,分析历史上和新中国成立后蒙氏家族的祭祀、聚会等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及本家族为文化建设所付出的努力,探究蒙氏家族与周边多个家族间的团结互助关系。第五,针对蒙氏家族独特的历史文化,阐述笔者对其所引发的思考,用史实论证蒙氏家族的历史是不断开拓与发展的历史,蒙氏家族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展望,希望蒙氏家族有更好的未来,当地经济社会得到健康发展,各家族间和睦共处,促进家族间的团结友善,共同开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与繁荣的良好局面。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2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水族来源与分布
第二章 蒙氏家族的源流、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一、蒙氏家族的源流
二、蒙氏家族的历史发展
三、蒙氏家族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四、蒙氏家族与其他家族历史发展的异同
第三章 蒙氏家族的文化
一、编修家谱
二、修建宗祠
三、蒙氏家族的字谱
四、蒙氏家族的郡望与堂号
五、蒙氏家族的家训家规及其功能
六、蒙氏家族的文化建设
第四章 对蒙氏家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思考
一、蒙氏家族的历史是不断开拓与发展的历史
二、蒙氏家族注重文化的创新与特色
三、家庭的和谐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四、要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丹;;优化传播路径 助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传播[J];电视指南;2017年15期
2 陈荣谦;;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陈荣谦作品选[J];当代文坛;2018年06期
3 汪枭枭;;努力构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J];当代贵州;2017年Z3期
4 傅培贵;;贵州民族大学[J];陶瓷研究;2017年03期
5 ;民族节拍 多彩青春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新诗大赛」[J];南风;2017年25期
6 ;人文民大·魅力校园——贵州民族大学掠影[J];山花;2015年03期
7 任廷;;贵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郜凯;韩会庆;郜红娟;;贵州民族银饰的市场分析及定位[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年03期
9 翁家烈;;清代贵州民族关系的变化[J];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04期
10 潘世华;双语文教学是发展贵州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旭;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影响下的民族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先依;三都水族自治县蒙氏家族历史文化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2 刘志齐;贵州民族特色文化数字资源云存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贵州大学;2018年
3 刘贤;城镇化进程中贵州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4 张钊;贵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比较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5 杨文谢;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6 李静;贵州民族大学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年
7 刘洋;非正式组织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8 郭璇;社会性别与贵州民族人口发展[D];贵州大学;2009年
9 张晓;建国以来贵州民族地区县域农业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10 颜峰;贵州民族人口法律文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754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75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