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及其书法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5:29
【摘要】:本文以文献学研究方法为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客观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大量与杨凝式相关的书法文献及其传世书迹的分析、总结、归纳、整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时代文化背景、书法风格以及杨凝式的书法史地位与意义等方面,对杨凝式及其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产生的根源、审美及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整理综合,进而探讨了杨凝式书法艺术审美思想、美学意义及书法史意义。即,杨凝式的书法艺术中包含了“法”与“意”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闲静与狂纵的对立统一以及儒、道、佛相融合的书法性格。而他的这些书法艺术特色又与他所处的晚唐五代时期动荡的政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杨凝式的书法在文化艺术衰微的五代独树一帜,并成为连接着唐代“尚法”与宋代“尚意”的桥梁。他的继承前人法式而又能自出新意的艺术精神对当前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K825.72
【图文】:
—1韭花帖
没有《夏热帖》的纵横跌宕,也不如《神仙起居法》的纵横于《韭花帖》的闲静的气息。从书体上看,因为是行书,所的写法——用笔结字上都比《韭花帖》来得轻松。虽然字距是作者以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以及结构上的参差处理来形感觉拥塞。此外还可以看出,此帖结字随势而生,显得似乎这又使得我们不能不把它与《韭花帖》联系起来。《韭前的唐楷相比已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了,只不过是《韭花帖所以字与字之间相对独立些。而此跋虽然还存在某些字中略了正规楷书的规范。譬如,“览”字以及两个“卢”字,虽是然
3、《神仙起居法》《神仙起居法》从空间布局上看,又与前文所述之《韭花帖》的萧疏散朗及《卢鸿草堂十志图践》的茂密都不类似。因为是草书,所以其运笔的速度自然也相对快捷了。字形总体上作拉长处理,线条虽然不时呈现出枯涩之感,但是从整体来看却是又是不失流动的,用墨浓淡相参,虚实相生,让人有一种“虚和”的感觉。气势布局上除了标题稍微还保持比较正的处理外,正文前四行显得略微左倾,从第五行开始便出现波动变化。此帖全篇又以第一行的“行”字、“处”字,中部的“行”字以及“渐”(与“入”撇连成一笔)字的拉长笔画与结字来形成布局上的空白呼应。
本文编号:2787309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K825.72
【图文】:
—1韭花帖
没有《夏热帖》的纵横跌宕,也不如《神仙起居法》的纵横于《韭花帖》的闲静的气息。从书体上看,因为是行书,所的写法——用笔结字上都比《韭花帖》来得轻松。虽然字距是作者以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以及结构上的参差处理来形感觉拥塞。此外还可以看出,此帖结字随势而生,显得似乎这又使得我们不能不把它与《韭花帖》联系起来。《韭前的唐楷相比已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了,只不过是《韭花帖所以字与字之间相对独立些。而此跋虽然还存在某些字中略了正规楷书的规范。譬如,“览”字以及两个“卢”字,虽是然
3、《神仙起居法》《神仙起居法》从空间布局上看,又与前文所述之《韭花帖》的萧疏散朗及《卢鸿草堂十志图践》的茂密都不类似。因为是草书,所以其运笔的速度自然也相对快捷了。字形总体上作拉长处理,线条虽然不时呈现出枯涩之感,但是从整体来看却是又是不失流动的,用墨浓淡相参,虚实相生,让人有一种“虚和”的感觉。气势布局上除了标题稍微还保持比较正的处理外,正文前四行显得略微左倾,从第五行开始便出现波动变化。此帖全篇又以第一行的“行”字、“处”字,中部的“行”字以及“渐”(与“入”撇连成一笔)字的拉长笔画与结字来形成布局上的空白呼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龙;杨凝式与书法[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2 何炳武;论杨凝式的书法艺术特色[J];华夏文化;2004年02期
3 何薇;;试论杨凝式的书法艺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洪修平;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王泽玖;;论杨凝式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5期
6 崔迎春;杨凝式及其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启迪[J];内蒙古艺术;2002年02期
7 常亚钧;;杨凝式的意义[J];青少年书法;2006年06期
8 徐江山;;闲静狂纵随我意——五代书家杨凝式研究[J];书法赏评;2012年01期
9 俞丰;;韭花逞味赏名帖[J];检察风云;2009年13期
10 张永亮;;谈杨凝式书法艺术的特色[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787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78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