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锡文学创作与文学著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9 08:57
王礼锡,是一位现在今社会鲜为人知,但在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却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爱国文人。诚然,他并不是浩瀚大海,尤其是跟那些曾创作过跨时代巨著的文学巨匠相比,不过在长达几十年艰难的文学跋涉中,他独特的文学风格、鲜明的创作个性,以及坎坷的人生际遇却足以展示其与众不同的文学价值。今天,当我们抹去岁月的尘埃,王礼锡先生的诗文及其文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便渐渐露出了它原有的光彩,而先生本人及其文学创作也成为现代文学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在此,文本将王礼锡家世生平、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及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加以简要介绍梳理,分析其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方面所表现出的个体特色,以期引起更多的研究者对王礼锡的了解与关注。 第一部分,简述王礼锡的生平。王礼锡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童年时代,求学时期,创作时期。最主要的是其在创作时期中的两次流放欧洲的以及归国参与抗战的经历。这些经历对王礼锡诗歌,散文以及文学研究等文学创作从稚嫩走向成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第二部分,研究王礼锡的诗歌创作的美学特质。从旧体诗词与新诗两种不同体式的诗歌进行切入,具体分析王礼锡诗歌的时代特征,艺术特色,美学特质,同时运用诗歌理论为参照,论述王礼锡诗歌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部分,剖析王礼锡的散文创作的艺术价值。主要从历史价值的重现,真挚情感的抒发,个体特色的彰显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进一步探讨王礼锡散文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体建构,意象经营等。 第四部分,阐述王礼锡的文学研究著作的研究方法。以《李长吉评传》为研究对象,论述王礼锡在文学研究方面采用的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分别解析王礼锡作为研究者所运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的特点。 结语部分讨论王礼锡文学创作的有缺得失,进一步确立王礼锡在中国抗战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6;K825.6
本文编号:2808339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6;K8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颂德;流利明快 别具一格──谈王礼锡新诗的语言艺术[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2 潘颂德;夫妇作家 比翼齐飞——王礼锡与陆晶清生平和创作道路述略[J];东疆学刊;1992年03期
3 潘颂德;王礼锡的诗论[J];东疆学刊;1993年03期
4 石蕴玉;论王礼锡的爱国主义精神——纪念爱国诗人王礼锡诞辰一百周年[J];鄂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王建平;论王礼锡的诗歌创作[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6 潘颂德;论抗战时期的王礼锡[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7 汪大钧;;王礼锡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8 叶鹏,赵海彦;王礼锡与30年代中国文学[J];洛阳师专学报;1997年06期
9 潘颂德;读王礼锡《在国际援华阵线上》(1939)[J];绥化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10 史承钧;老舍和王礼锡、陆晶清夫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808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80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