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心理传记学视角下的毛泽东

发布时间:2020-08-29 09:49
   心理传记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试图将人的生命转换成一个连贯且具有启发性的故事,从而试图揭示出个人行为之间具有的内在因果联系和其生命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阶段。它侧重于个体人物的精神分析,并对这些历程和阶段进行心理学上的解释。从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将精神分析方法引入对达芬奇的研究以来,该方法在历史著名人物的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毛泽东作为一位世界级的革命巨人,我们要深入了解其一生的行为,由精神分析方法的角度切入,虽不是唯一有效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白鲁恂在《毛泽东的心理分析》一书中,以埃里克森的研究为基础,以毛泽东早年的情感经历为立足点,结合毛泽东的自述、文章等资料,对毛泽东及其思想进行心理历史的分析。他从无意识动机的角度来研究毛的言行和重要的人际关系,以试图找出隐藏在毛背后的伟大秘密之所在。他避免了以往的社会心理学家只重视方法的运用,而不注重材料的收集和证明这一特点。白鲁恂较为详细地考察了毛泽东在社会化时期的主要人际关系,并对他的一生及其思想进行了心理学上的分析,尤其重视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情感挫折对毛泽东后来的生活的深刻影响。 不同于白鲁恂把毛泽东与母亲的关系放在考察毛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形成的关键位置,韦政通在《毛泽东的性格与命运》一书中认为,毛与父亲的斗争、冲突关系对毛泽东后来的性格形成至关重要。他从性格方面来探讨毛泽东,运用人格心理学对人格特质的分类法,对毛性格的特征、形成等层面做详尽的描述和分析,从而使毛泽东性格中的复杂性有了具体的、有条理、可理解的内涵。在他们看来,除去外在环境等因素来看,正是这些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使毛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且这种影响仍将持续。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开展了关于毛泽东心理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单纯以毛泽东的心态为研究对象,并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第二种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毛泽东的心理品质进行研究,但是却没有很好地与史料结合起来;第三种是较好地将心理学理论与丰富的史料相结合,并对毛泽东的心理和性格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在关于心理传记学方法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方面,我国的学者开始反思以往对于唯物史观的机械的、片面的理解,并认为唯物史观与心理传记学的方法并不是对立的。有学者指出重视和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以及应用现代心理学来从事这种研究,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不相矛盾,而且恰是马克思主义史学题中应有之意,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A75;B848.6

【引证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文娟;;论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对学生文化心理培养的启示: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本文编号:2808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808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