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友松及《玄空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6:02
《玄空经》是“松江才子”郭友松的晚年力作,它是一部晚清方言讽刺小说。小说全文以松江方言写成,讲述市井俗事,人物名字多以绰号代称,多有讥讽色彩。小说语言极富方言特色,以方言行文叙述,以方言嬉笑怒骂,因此,小说中保存了大量的方言词语,实为研究松江方言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语言的妙用上,与上海张南庄的《何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意偏离方言熟语的原有含义,再用偏离后的含义连缀成文,使小说语言产生奇特的幽默效果。然而,文章虽看似玩世不恭,多有游戏笔墨,但却在嬉笑怒骂间刻画了人物形象,描绘了世态人情,透露了作者愤世嫉俗之情,同时,也使小说充斥着浓厚的诙谐嘲讽的反讽色彩。本文主要是对该小说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系统阐述研究。 论文分三章。第一章是有关作者郭友松的生平事略,着重考证郭友松在沪上的交游概况。第二章是对《玄空经》文本的研究,主要是对《玄空经》思想内容的一个梳理,包括市井风貌、社会恶习、官场“众生相”等一些当时社会盛行风貌,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第三章是论述《玄空经》的艺术特色,包括方言熟语在小说中的使用,小说中修辞手法的妙用情况,以及该小说的讽刺艺术。结语则主要客观地论述了《玄空经》在吴语讽刺小说中的独特地位。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7.41;K825.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郭友松生平及其交游考
第一节 关于郭友松生卒年
第二节 郭友松其人其事
(一)小说家
(二)书画家
(三)杂论家
(四)具有基督信仰的文士
第三节 郭友松沪上交游考略
(一) 郭友松与张文虎
(二) 郭友松与王韬
(三) 郭友松与张鸣珂
第二章 《玄空经》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市井风貌
(一)帮闲嘴脸
(二)民间迷信
第二节 社会恶习
(一)逼租讨债
(二)敲诈勒索
第三节 官场“众生相”
(一)衙役陋相
(二)寿头昏官
第三章 《玄空经》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玄空经》中方言熟语的主要类型
(一)方言
(二)谚语
(三)歇后语
(四)四字熟语
第二节 《玄空经》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一)夸张
(二)谐音
(三)断词
第三节 《玄空经》的讽刺艺术
(一)主题意义上的讽刺意味
(二)语言组合上的讽刺意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828083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7.41;K825.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郭友松生平及其交游考
第一节 关于郭友松生卒年
第二节 郭友松其人其事
(一)小说家
(二)书画家
(三)杂论家
(四)具有基督信仰的文士
第三节 郭友松沪上交游考略
(一) 郭友松与张文虎
(二) 郭友松与王韬
(三) 郭友松与张鸣珂
第二章 《玄空经》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市井风貌
(一)帮闲嘴脸
(二)民间迷信
第二节 社会恶习
(一)逼租讨债
(二)敲诈勒索
第三节 官场“众生相”
(一)衙役陋相
(二)寿头昏官
第三章 《玄空经》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玄空经》中方言熟语的主要类型
(一)方言
(二)谚语
(三)歇后语
(四)四字熟语
第二节 《玄空经》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一)夸张
(二)谐音
(三)断词
第三节 《玄空经》的讽刺艺术
(一)主题意义上的讽刺意味
(二)语言组合上的讽刺意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建国;;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叶斌;上海开埠初期伦敦会发展的基督教徒分析[J];史林;1998年04期
3 宋莉华;方言与明清小说及其传播[J];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04期
4 潘建国;;新发现明代中篇传奇小说《巫山奇遇》考略[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3期
5 徐保卫;;来自希望田野上的报告——记省明清小说研究会暨大丰县施耐庵研究会1986年年会[J];江苏社联通讯;1986年08期
6 徐梅;信口开河处 偏能见风流:谈《何典》语言艺术[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王立群;近代上海口岸知识分子的兴起——以墨海书馆的中国文人为例[J];清史研究;2003年03期
8 方磊;松江才子郭友松及其减笔人物[J];文博;1995年04期
9 汤哲声;;历史与记忆:中国吴语小说论[J];文艺研究;2008年01期
10 孙潇;卫玲;;《益闻录》编辑传播策略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凌宏发;王韬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世飞;明清小说中的“帮闲”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鹏录;清初中期“荒诞寓意类”小说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28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82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