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精神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19:39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评价李四光为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李四光精神作为李四光特有的精神禀性,它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李四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李四光精神的形成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李四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李四光精神就是李四光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逐渐积淀成型的,使其成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卓越的科学工作者和杰出的中共党员的那些优秀品质。主要囊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大方面。人文精神包括惟图国强、不谋己荣的爱国情怀;对党忠诚、碧血丹心的崇高品德;倾心育人、兴才为责的担当精神;海纳百川、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包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登攀精神;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求索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李四光精神的主要特征包括:人文情怀和科学品质的统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碰撞;民族精神和世界潮流的糅合;个人理想同社会发展的结合。李四光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1.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李四光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
2.1 李四光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2.1.1 客观条件
2.1.2 主观条件
2.2 李四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2.2.1 萌芽阶段(留学日本之前)
2.2.2 初步形成阶段(留日期间到辛亥革命时期)
2.2.3 形成阶段(辛亥革命失败后到1949 年回国前夕)
2.2.4 成熟阶段(1949 年回国后)
第3章 李四光精神的内容及主要特征
3.1 李四光精神的内涵
3.2 李四光精神的内容
3.2.1 惟图国强、不谋己荣的爱国情怀
3.2.2 对党忠诚、碧血丹心的崇高品德
3.2.3 倾心育人、兴才为责的担当精神
3.2.4 海纳百川、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
3.2.5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3.2.6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登攀精神
3.2.7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求索精神
3.2.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3.3 李四光精神的主要特征
3.3.1 人文情怀和科学品质的统一
3.3.2 民族精神和世界潮流的糅合
3.3.3 个人理想同社会发展的结合
第4章 李四光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4.1 李四光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1.1 普遍价值
4.1.2 特殊价值
4.2 李四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
4.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李四光精神价值的实现
4.2.2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李四光精神价值的实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眼中的舞台科学伟人——李四光[J]. 蔡庆. 黄梅戏艺术. 2010(01)
[2]解读“两弹一星”精神及其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启示——深刻悼念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J]. 焦金艳,张广文. 黑龙江史志. 2010(01)
[3]自主创新的楷模——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J]. 李东旭. 中国地质教育. 2009(04)
[4]李四光教授在■类研究上的贡献[J]. 王玉净.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04)
[5]科学精神铸魂魄[J]. 浩然. 人才开发. 2009(12)
[6]伟人已去,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永存——深切悼念钱学森先生的光辉一生[J]. 中国涂料. 2009(11)
[7]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探析[J]. 陈炜.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8(02)
[8]论吴玉章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J]. 刘惠. 韶关学院学报. 2008(02)
[9]发扬李四光“安全岛”思想,认真做好工程建设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工作[J]. 易明初,胡海涛,殷跃平,彭华. 地质力学学报. 2006(02)
[10]李四光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纪念李四光院士诞辰115周年[J]. 徐道一,孙文鹏. 地质论评. 2004(06)
本文编号:3568945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1.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李四光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
2.1 李四光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2.1.1 客观条件
2.1.2 主观条件
2.2 李四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2.2.1 萌芽阶段(留学日本之前)
2.2.2 初步形成阶段(留日期间到辛亥革命时期)
2.2.3 形成阶段(辛亥革命失败后到1949 年回国前夕)
2.2.4 成熟阶段(1949 年回国后)
第3章 李四光精神的内容及主要特征
3.1 李四光精神的内涵
3.2 李四光精神的内容
3.2.1 惟图国强、不谋己荣的爱国情怀
3.2.2 对党忠诚、碧血丹心的崇高品德
3.2.3 倾心育人、兴才为责的担当精神
3.2.4 海纳百川、集思广益的民主精神
3.2.5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3.2.6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登攀精神
3.2.7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求索精神
3.2.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3.3 李四光精神的主要特征
3.3.1 人文情怀和科学品质的统一
3.3.2 民族精神和世界潮流的糅合
3.3.3 个人理想同社会发展的结合
第4章 李四光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4.1 李四光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1.1 普遍价值
4.1.2 特殊价值
4.2 李四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
4.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李四光精神价值的实现
4.2.2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李四光精神价值的实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眼中的舞台科学伟人——李四光[J]. 蔡庆. 黄梅戏艺术. 2010(01)
[2]解读“两弹一星”精神及其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启示——深刻悼念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J]. 焦金艳,张广文. 黑龙江史志. 2010(01)
[3]自主创新的楷模——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J]. 李东旭. 中国地质教育. 2009(04)
[4]李四光教授在■类研究上的贡献[J]. 王玉净.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04)
[5]科学精神铸魂魄[J]. 浩然. 人才开发. 2009(12)
[6]伟人已去,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永存——深切悼念钱学森先生的光辉一生[J]. 中国涂料. 2009(11)
[7]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探析[J]. 陈炜.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8(02)
[8]论吴玉章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J]. 刘惠. 韶关学院学报. 2008(02)
[9]发扬李四光“安全岛”思想,认真做好工程建设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工作[J]. 易明初,胡海涛,殷跃平,彭华. 地质力学学报. 2006(02)
[10]李四光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纪念李四光院士诞辰115周年[J]. 徐道一,孙文鹏. 地质论评. 2004(06)
本文编号:3568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356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