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贵州土地石漠化与“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9 05:12

  本文关键词:贵州土地石漠化与“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贵州省 土地石漠化 “三农”问题 产生根源 解决途径


【摘要】:西南地区石漠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两大生态灾难之一,而贵州省又处于我国西南部石漠化地区的中心。严重的土地石漠化已经使贵州省的一部分农民丧失了基本的生产和生存条件,是贵州农村贫困的最直接、最根本原因。因此,土地石漠化是贵州省“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加快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是解决贵州省“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
【关键词】贵州省 土地石漠化 “三农”问题 产生根源 解决途径
【分类号】:F327
【正文快照】: 1石漠化的成因、灾害、分布区喀斯特(Karst)一词原来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为由碳酸盐岩构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地面往往奇峰林立,地表水系比较缺乏,但地下水系却比较发达。在我国,“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龄;稀少性财产与稀少性价值──市场配置财产的法则[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2 李松龄;劳动二重性的再认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3 李松龄;制度安排与公平效率的辩证关系及其产权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4 樊学栋;;对中国经济过剩的思考[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05期

5 李松龄;稀少性与所有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李松龄;交换制度的基础[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李松龄;经济增长原理:“转换说”与“创新说”[J];湖湘论坛;2002年01期

8 李松龄;均衡规则、效率优先——新古典经济学的公平、效率和分配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李松龄;公平与效率的再认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郑志刚;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交易成本范式[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刘普照;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志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黄颂文;21世纪初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阎晓东;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武彪;中美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8 邹蔚;技术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刘峧;区域内城市间分工结构演变的超边际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远;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左金隆;按生产要素分配相关理论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3 寇跃;试析资源配置方式的理论演进及中国的现实选择[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苏炳衡;核心经济资源变迁:历史、原因与效应[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如喜;资产评估偏差的实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6 黄海珠;民族旅游区居民职业角色转换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7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会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9 高跃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企业年金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10 常江;陕西省“一线两带”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生;;贵州省耕地人口及粮食安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2 周常萍,童立强,雷蓉;贵州省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王天生;王瑶;;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加速贵州现代农业发展[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4 安海燕;杨兴洪;;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基于望谟县的调查数据[J];生态经济评论;2010年00期

5 王天生;;蔬菜女专家李桂莲[J];中国农学通报;1988年02期

6 刘义;国家在贵州试点收购个人投资公益林[J];草业科学;2005年08期

7 王秀峰;董景奎;蔡雪飞;朱振亚;;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8 付芳婧;;2006年5月份贵州省农副产品零售市场价格动态[J];农技服务;2006年07期

9 方亮;;贵州省饲料工业发展形势及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10 刘可;;贵州省国土开发强度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娟;;浅析贵州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孟飞;;贵州省清镇市中心敬老院养老现状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封明川;吴平;孙倩;;贫困地区农户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的实地调研[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肖克 记者 陈兵 通讯员 高罗胜;抓管理 促春耕[N];农民日报;2005年

2 张静 张剑鸣 王晋;科技让农田成为“聚宝盆”[N];经济日报;2006年

3 周芙蓉;贵州省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N];农民日报;2001年

4 唐光新;雷山农民家规紧跟时代变[N];农民日报;2006年

5 郭飞邋刘久锋 肖克;把“差价”留给农民[N];农民日报;2007年

6 杨智会;且扶“黔绿”乘快马[N];贵阳日报;2008年

7 ;贵州省农业生产应对干旱技术对策[N];贵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志强;“贵州省旱作南繁基地”海南建成[N];科技日报;2010年

9 贵烟办;“贵州省烤烟品种(系)区域试验及烟叶质量评价”等项目通过验收[N];东方烟草报;2011年

10 刘文国;贵州禁止出让风景区资源和土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燕;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2 马红梅;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资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黎平;贵州现代林业实现途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曾芸;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秀峰;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邢鹂;中国西部农村不平等问题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宇;贵州西瓜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D];贵州大学;2006年

2 董景奎;贵州农业多功能性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3 王杨;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于岚;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谢永利;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系统优化决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6 杨茗茗;完善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高珊珊;贵州省贫困地区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姜丽;区域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安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笪信仁;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文军;贵州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111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1111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