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1:22

  本文关键词: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创新发展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又一创举,它满足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引导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范围广大,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业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基础产业。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相比,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制约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形成严重制约。在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的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增强,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日益增强,市场需求和资源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由于农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不强,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农民增收困难,“三农问题”进一步凸现。为此,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工作当成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龙头企业经营模式具有极好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探寻农业发展的新出路,有利于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进一步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故而,枝江市要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就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不断为农民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拓宽更宽阔的销售渠道。同时,农户加入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经营链后,产品销路和收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保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中。此外,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大大提高,农产品相关品牌的创立;同时,还有利于农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机制,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业一体化的形成必须有某种经营组织形式作为载体,不大可能凭空产生。在农业一体化的过程中,其相关组织者的权力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以此为划分依据,农业一体化可划分为全部一体化和部分一体化两种形式。全部一体化是农民通过一定形式成为一体化经营的一个主体,这些形式主要有入社、入股或加入公司等。部分一体化,是指涉农的企业或者经销商和广大农户签订合同,并根据合同规定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涉农企业、涉农经销商与农户仅是一种合同关系,都受到合同条款的约束。农业产业化(或一体化)必须以个人所有制、合伙制、公司企业制、合作制等经营模式作为其载体。 就整体而言,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转型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等。我国农业能否成功转型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将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能否得到优化和调整,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能够稳健增长和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在转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问题甚至阻碍。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状况或情况不容乐观,农村人地矛盾突出,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农业生产成本较大;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有限,新技术推广应用较为困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较为缺乏,农民自身市场适应力有限,进入市场艰难,成为市场竞争中弱势群体。这些问题或难题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这也必定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的不断变化,依托农产品商品基地组织有效生产,把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相关经济组织与农户联系起来,组成农工商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链群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把涉农加工企业、涉农经销商等与农户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行实现一体化,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促进我国整个经济的大发展都极为有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共同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结起来,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实行统一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均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它有利于农业进行集中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农业领域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运用,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可以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充分开发,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顺利转型,实现我国农业的巨大突破。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农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生产阶段性过剩但又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办法。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若想摆脱农业困境实现农业发展,就必须依靠农业产业化,它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法宝。它对我国突破农业发展困境,促进农业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稳健发展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农业产业化是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它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在长期的农业产业化探索实践中,枝江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一头带动基地,一头连接市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大大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重点调查与全面了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尽可能详细收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之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枝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其创新思路和办法进行了探讨,从而进一步推进枝江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概述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等;第二部分为理论综述,概述了龙头企业及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内涵、组织形式等;第三部分分析了枝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现状,并且结合实际调查资料,系统论述了龙头企业的特色、规模及其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出口创汇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第四部分研究分析了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探讨枝江市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思路,包括主体创新、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第五部分提出促进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的思考;第六部分提出推进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相关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创新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导论11-19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3-16
  • 1.3 主要研究方法16
  • 1.4 主要内容16-17
  • 1.5 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17-19
  • 第2章 理论阐释19-29
  • 2.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19-20
  • 2.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20-21
  • 2.3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背景21-22
  • 2.4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22-25
  • 2.5 龙头企业的基本理论25-29
  • 第3章 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分析29-34
  • 3.1 枝江市龙头企业发展情况29-31
  • 3.2 龙头企业推进枝江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31-34
  • 第4章 枝江市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4-39
  • 4.1 体制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34-36
  • 4.2 科研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36-37
  • 4.3 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37-38
  • 4.4 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有限38-39
  • 第5章 促进枝江市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39-44
  • 5.1 培育龙头企业创新主体39-41
  • 5.2 建立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41-44
  • 第6章 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44-51
  • 6.1 围绕企业做大,主攻企业制度创新44-45
  • 6.2 围绕企业做强,主攻企业技术创新45-47
  • 6.3 围绕扩大市场份额,主攻企业市场创新与营销创新47
  • 6.4 围绕稳定生产基地,主攻利益联结机制创新47-48
  • 6.5 围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48-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个人简介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竞,孔令聪;农业产业化与科技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0年01期

2 姚淑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价值链融资探讨——以温氏集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周良骥;试论“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07期

4 郭海霞;;基于GEM模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型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大胜;李胜文;;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基于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邓良;;和谐农村建设中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构建——基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庄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9年03期

7 陈启杰;江若尘;曹光明;;“市场—政策”双重导向对农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泛长三角地区农业龙头企业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05期

8 张学睿;李燕琼;;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08年04期

9 万俊毅;彭斯曼;陈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治理:交易成本视角[J];农村经济;2009年04期

10 杨明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宇婧;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运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何苗;基于分形理论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彭恒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林迪;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柳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其政府扶持策略[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冯玉建;诸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季湘铭;发达地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8 原国霞;基于农户经济组织的农业产业集群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国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2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1112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